北京时间夜里十点,翻来覆去睡不着,也不知是天气闷热,还是有悄悄的心事。回想我在吕小走过的冬末初春,早已习惯老师的身份,愁人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在这艰难的路上,我只能越奋越勇。
最近我的感悟就是:不做“勤快”的老师。那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呢?这就要听我细细谈起了。最初的打算是努力做一个孩子们心中的理想老师,什么都顺了他的意,时间久了才发现,当真是应了那就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距离产生美才是真理。六年级的大孩子也都喜欢告小状,正当我讲课如火如荼,就听到“报告,老师,×××打我这了”“老师,我同桌拿我笔”“老师,我想去厕所”等等。我总是很热情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后来我发现,这样的话语越来越多了,一节课我都能解决好几件事,都快成为名副其实的调解员了。这样可不行啊,孩子们都大了,能力水平也有所提高,但仍是有不少不会独立处理问题、勇敢面临问题的小朋友。
对于这一现象,我想谈谈我的看法。小孩子爱打小报告,这个家庭教育有一定关系。我们学校有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都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在很多方面还停留在旧教育旧思想之处,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总会有溺爱、放纵、百依百顺等不利因素,这对孩子们学会独立处理问题有很大影响。所以我们不妨做一个“懒”老师,当学生有问题时,我们从一个调解员转变成协助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再有学生告状,那就等到下课,老师来协助学生看如何解决问题,是相互道歉还是怎样。不严重的问题,那就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学会独立解决,我们做好思想教育就好了。这样下来,我发现上课喊报告的学生少了,独立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经过老师的“懒”、鼓励和教育,孩子们不仅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还能从中学会包容。当然,老师们也就三千白发变青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