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一篇观后感而已
一部接近85分钟的纪录片,给我展现的是西蒙有健康走向身体衰弱最终选择去瑞士安乐死的过程。那天,57岁的Simon被诊断出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这种病症会让人的大脑和肌肉逐渐衰弱,他会逐渐失去说话的能力,身体会衰竭,慢慢的连行走都会成为一件难事,病人一般只有半年到两年的生存时间。Simom说“就在我得知自己的病情,从医院回家的路上,我就想好了,要么安乐死,要么自杀。”Simon是一个独立且在团队中是焦点人物的人,对于他而言,活着并非最高的价值,如果苟延残喘到最后,丧失了一切他引以为傲的事物,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我是一个独立的人,以这样的方式死去不是我想要的。”他的病情恶化的很快,以至于半年左右的时间他就开始需要一个打字机来帮助他说话。而后他联系了一家瑞士的安乐死诊所,打算在11.2号他生日那天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中他说出了这件事,妻子Debbie和朋友都无法接受。在后来Simon与执行安乐死机构中的医生面谈,在面试过程中,他强调自己并非害怕死亡,只是不想被病痛折磨死而已。
然而一切并非一帆风顺,妻子不同意他的这个决定,妻子觉得simon只是因为觉得自己患病而把一切都想象的非常糟糕,病情的恶化是他的身体日益脆弱,九月,他几乎不能说话,他开始需要拐杖轮椅,他开始需要护工,他开始尝试着自杀。事实就摆在眼前,纵然有千般理由万般不舍,妻子、朋友和他年迈的母亲依然选择尊重他的决定。Simon因为无法忍受自己要完全沦落到他人照顾的地步而将安乐死的时间提前到十月。这天,他的妻子、妹妹和三位朋友一起陪他前往瑞士。前一天晚上simon和大家吃了最后的晚餐,第二天,他在放完了一段对妻子最后的离别录音后按下了医生交给他的开关,走向死亡。
说一说自己看完后的一点点想法吧~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你可以坚强勇敢与病魔抗争到最后一刻,期待生命的奇迹;你也可以在知道自己生存几率极其低的时刻选择放弃治疗,选择一种轻松安宁的死亡方式。这都可以,这一切都无可厚非,选择不同只是看你心目中更看重的东西是什么,生存并不是最高的意义,死亡也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我在想,倘若有一天,我成为了下一个simon,在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不管是什么,我都渴望得到被理解。我非常敬佩simon的妻子debbie,愿意陪着丈夫去安乐死机构面试检测、在最终愿意接受理解丈夫的决定,这之中种种与丈夫意见不同之处不都也是人之常情吗?我不愿意去接受我的丈夫这么离我而去、我不愿意一点反对意见都不提以至于我将来后悔。因为爱,我更希望去相信奇迹的存在,纵然几率非常小;因为爱,我更希望丈夫能够回心转意,纵然这不是他处事的态度,同样是因为爱让我最后尊重他的决定。Simon和debbie在我看来其实都是很豁达的人,在他们的生命当中,有比生死更加重要的东西,一样叫尊严,一样叫爱。Simon也拥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有一种痛苦叫做“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让我想起了美国一个五岁小女孩与妈妈最后一段对话 她对妈妈说:“到时候我们在天堂相见,你是希望我站在房子外面,还是站在人群第一排?这样你就能第一眼看到我了。”
妈妈:“那个时候我肯定开心极了。”
Julianna:“那个时候你会跑过来拥抱我吗?”
妈妈:“当然啦,你肯定也会跑过来拥抱我的吧?”
Julianna:“嗯,我会用最快的速度冲过去抱你的。”
妈妈:“我知道你肯定会跑得很快。”
恩,让人觉得特别温暖一位妈妈,这种感觉大概就和simon的母亲一样吧。
在很多问题面前,我们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做出自己的决定,满足自己心中所想,也许simon选择坚持下去而不是安乐死,那世界上可能就多了一个奇迹,就是说,我们没办法知道我们当下所做出来的决定是对是错,我们能保证的是那是我当时最迫切的需要,是我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了,这就够了,对错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如果一定要保证我这个是对的才能去行动,试问我这一生还能做出选择吗?没有走下去又怎么知道对错呢。
【这个纪录片谈的主要是关于安乐死的问题、关于我们是不是有权利去选择死亡,觉这个要说能有特别特别多的话讲,变成了打比赛了,,于是自动忽略~~】
(这张图是simon临行前和朋友们最后一次聚会的一个场景)
最后,
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