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说起这个题目——爱上未来的你,源于潘玮柏的一首同名歌曲《爱上未来的你》。
我从前不相信
捉摸不定的爱情
那天的故事像城市传奇
也许神的安排
让我终于遇见你
你说要一点时间考虑
我很愿意把心快递给你
你让我把对爱的谜变成决心
当然,我并不是潘玮柏的歌迷,也第一次因为这个题目而听这首歌,听罢也丝毫没有被感动。题目抄自微信公号“学习学习再学习”最新的一个广告推文,因为一个好的题目比一篇好的文章还要困难,所以索性就拿来主义吧!
02
作为一名老师,还是所谓的管理者,逃不过谈“教育”。杨振宁在谈到中美关于教育的哲学差异时说道:
英文教育“Educate”系从一个含义为“养育”、“抚育”的拉丁文单词衍生而来;反观汉语中,“教育”是两个汉字,“育”的含义为“抚育”,它之前的“教”字的含义是“教导”。教育一词,中美二者之异,含义非凡。
作为一名正宗无二的中国教育管理者,对于“教育”还是“教导”得更多。对于教师,也拗不过心中的执念,把专业成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免不了一些教学研究套路:培训、读书、讲座等等。
在开展的一次常规活动前,一位年轻也不年轻的教师怒气冲冲说不想参加了,这是在“折腾”!这次我耐住性子,只是问为什么,没有说具体的原因,只是说“就是不想搞了”。好吧,我同意了。这种反应问题的方式姑且不论,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就“折腾”了?
学校搭台,个人唱戏,成长是自己的。我想你一定是没有“爱上未来的你”!
你已经放弃“爱上未来的你”,也从未想过“未来的你”会是什么样子。
喧嚣、浮躁……,不仅是你,我或是他,在心里清晰地勾画“未来的自己”的人,绝对是少部分,极小极小的一部分。这里说的是“清晰”地勾画过,喝口鸡汤想过的不包括在内。
03
为什么要“爱上未来的你”?
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郭小川说,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黑格尔说,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不规划人生,看到今天就知道明天,或者看到十年、二十年后,总有点生无可恋的感觉。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度量。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在CCTV《开讲啦》中谈到:
中国最优秀的大学精英到了海外,真正成为精英的少之又少,国内一流的名校出去的学生,他们的智力,他们的能力,他们的学识,远远高于他们的雇主,他们的老板,他们老板的老板,可是他们很满足,非常遗憾,他们非常满足。因为我们的文化里面,有一句话叫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用来对生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没错,但是我们这些接受了大学文化教育的人,还是知足常乐,这就有大问题。
物质追求无错,错在没有精神追求。教育人的人更应该有点精神上的追求,没有信念的教育者对于孩子来说何尝不是一场灾难。
不理会这些道理,只谈我们自己,有一句流程甚广的话说,“我们都终将成为我们曾经讨厌的人”。在现实面前,想象多么地脆弱;曾经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实际上一无是处。那你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规划“未来的你”?
你以为你无欲无求,你以为你的生活幸福美满,你以为你不在乎“未来的你”是什么样子,唯物认真地回顾昨天的你,还是今天的你吗?不同时间维度的你绝不可能完全相同,改变时刻在进行,只是由于微小而难以察觉。
另外,给自己一点期待,给自已一点信心。“未来的你”有无限可能,十年前、五年前、一年前,你能想象你现在的这个样子吗?多少人在翻看相册的时候心里在暗暗发抖,多少次在回想以前做过的事情时直冒冷汗,多少回听到自己的声音时想找个地缝钻起来?怎么可以放弃努力去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呢!
不论你是否愿意,“未来的你”一定会有所不同。好或坏,只在于选择罢了。
04
妹妹最近很茫然,对于很多事情感到无力。凡事都让她很焦虑,无从下手的感觉简直糟透了。
在微信里她问我怎么办,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虽然发了长长的几段文字,但我不确定是对是错;只知道对于她现在这个时候,即使是错的建议,也比没有建议要好。
我跟她说:
改变不了别人,那总可以改变自己。人生的意义不是生命的延续,不是牺牲自己的生活和追求。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会增加说服他人的筹码,因为他能看到,生活还可以这样!
优秀的孩子不是老师教的,也不是父母逼得,是你给她的榜样和示范!没有比做给她看更有教育意义了。教育孩子首先要成就自己,先不去管能成就多少,努力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的过程。
任何事,急不得,拿起纸和笔,罗列一下自己会什么,不会做什么,可以学会什么,想要什么。衡量好了,想清楚了,那就去做。践行才有可能成功!虽然成功更多是取决于运气。
同样的话我也对一个很好的朋友说过,结果他说,你们男人真jian,女人给你们生儿育女,给你们洗衣做饭,笑着脸对你的父母,你还要她们有追求!你们还想要什么!
一个人的人生绝不可以依附于另一个人的人生,想要别人认可你、喜欢你、爱你,首先你得爱自己,“爱上未来的你”。
不放弃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尽力做好自己,生活才不至于平淡得没有一点波纹。
额外赠送:
南加州大学的教授伊丽莎白.科瑞德在《炫耀性消费已经结束,现在都是无形消费》一文中提出,社会最大的差异不是物质水平的差异,是阶层观念的差异;阶层观念的差异,决定了发展的空间。
蜗牛说(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