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佛学,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接触佛学的人大多这不正常。好好的干嘛要出家,佛学和出家是两码事,出家是出家人,佛学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因为太过高深,深不可测,一般人看不懂,所以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对佛学产生误解,眼下社会又这么浮躁,对佛学的误会越来越深。其实有的人信佛是假崇拜,以为拜一拜佛像,带几串佛珠就是一心向佛,其实理解佛很简单,就是懂得感恩并拥有一颗向善的心,拥有一颗慈悲之心,佛自在心中。中国人对于佛的信仰,大多是觉得自身运气不是那么好,或者是有目的的求神拜佛,所以叫临时抱佛脚。佛说一切皆有因果,什么苦果也是自己种下的,就像缘分一样,有的人结的是一段善缘,有的人结的是一段孽缘,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自由安排。
看过《金刚经》的人都知道,里面有许多须菩提,意思是人生境界,是道德的至善,表现出来的是长寿。长老的意思就是中文的年高德劭。《心经》里面的主角是舍利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金刚经》的主角则是须菩提,《楞严经》的主角是阿难。最常见的两个佛学名词一个是如来,一个是菩萨。如来实际上是佛的代号,佛有十种不同名称,如来是一种,佛是一种,世尊也是一种,中国人大多数对佛不了解,经常叫如来佛。现在所说的如来,也是对成道成恩者的通称。释迦牟尼称作释迦如来,或释迦如来佛,阿弥陀佛又称阿弥陀如来。
阿弥陀、释迦牟尼是人的名字,如来和佛都是通称,就像中国的圣人一样,有很多文王、尧、舜都是圣人,孔子、老子就是名字,他们也是圣人。宗教文化其实也是一种文学境界,文学境界不好是吃不开的。例如叫如来为什么不叫如去,来终归是好,只要成道成佛了什么都来了,如来就是不生不灭,不动不静,无喜无忧,一切都是平等,这个道理就是如来,只要心诚,有一念虔诚,佛就在心中。
什么是菩萨?在中国人眼里,所谓菩萨就是能治病救人,保一方平安的人,后来人们把他神话了叫菩萨,求菩萨一般是家里有难才去求的,很少有人有事没事求神拜佛,所以中国人的信仰并不是最纯真,一切都带有目的性,一面请求,一面怀疑。在佛学里,菩萨也是一个名词,全称是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什么是觉悟?就是佛的境界,也就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觉悟。在佛的境界里,你绝对想不到罗汉是怎么样一类人,一个人觉悟了,悟道了,对一切功名富贵看不上,而万事不管,脚底抹油溜了,这种人叫做罗汉。而菩萨也是自己摆脱了世间一切痛苦,看到世间众生还在苦难中,再回到世间普度众生,这种牺牲自我,就是有情,是大乘菩萨道。有情感的生命就是有情,古人云: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一个人脱离了俗气,就是神仙,以众生的一切利益为重是为多情,是佛也是菩萨。
出家弟子遁入佛门,离开人世界父母、家庭,叫做大比丘众。离开人世间,专心于自己的修行,放弃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了自己的道,叫做小乘罗汉的境界。就是把烦恼挡在身后,抓住清净的一面,只管自己的修行。
佛也要装束,而且大多还画着妆,你看那些菩萨塑像戴耳环,戴项链戒指,叮叮当当,把一身都快挂满了,这都不算,还得涂脂抹粉、画口红。这就是说佛在外形上很人没有什么差别,甚至比人都爱美,但在内心却有着众生的境界,罗汉的境界相对较小,眼不见心不烦,只管得了自己,菩萨却是普渡众生于苦难之中。所以说成为菩萨的是少数人,大部分人,自己没有成道也不要紧,愿意救助别人,帮助别人,教化别人做善事,这就是菩萨心肠,就是菩萨善心,有了这样的修行,人生也算是圆满了。孔子在《论语.泰伯第八》中讲: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什么呢?每一个人走到生命的尽头,反省自己的一生,要回归生命的本质,质本洁来还洁去,人最终要回归到人性的善良,这样的人生才算圆满,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
声明:此文部分观点是根据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而来。
2017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