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的高考
暗香清影
01
侄子今年要高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全家上阵,全天候陪护。
大家献言献策,制定了最优陪护方案,最合理的营养搭配,最科学的作息安排,讲话要轻柔,走路要轻,房间里要安静,家庭氛围要愉悦轻松……大家齐心协力,一切以侄子的高考为轴心。
侄子也很懂事地沐浴在众人的期望里,每天都挑灯夜战到很晚,和去年参加高考的女儿一模一样。
02
女儿很努力,也很懂事,高考前一个月我提出请假去陪她,给她解解压。女儿反过来安慰了我好几天,说她一个人挺好的。
就连高考那天我说去陪她,给她做做后勤服务,她也坚决不肯。
她说,妈妈,你平时那么忙,假又不好请,不就一次普通考试吗,我会记得按时起床,准点进考场。你来了我反而多了牵挂,静不下心来……
我抱抱她,本想安慰安慰她不要紧张,正常发挥,不料反被她安慰。
考试的前一天,我遵照女儿的指令,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去给孩子加油鼓劲。
晚上,一想到女儿要高考,心里就忐忑不安,一夜都在半睡半醒之间恍惚着。
思绪里柳絮般纷飞着家长们领着自己的孩子,住在凉爽而安静的空调房里温情地对视着。幽暗的灯光下,一双双疼爱的眼神注视着年轻的脸庞,天使般守护着,直到他安然地一觉到天明。
我仿佛也看到女儿半夜里还在闷热局促的宿舍里拍打着墙壁上整装待发,蛰伏待战的蚊子。它们或在半空中张牙舞爪,耀武扬威,肆无忌惮,或从窗户里鱼贯而入,嘲笑着孩子的孤单无助……
我大脑中反复播放着幻想出来的人蚊大战片,心里一遍一遍诅咒着这可恶的家伙,祈祷着它改变主意,寻找别的宿主。想象着孩子第二天揣着囤积十几年的梦想,带着蚊子的杰作,挠着脸上胳膊上无数个又痛又痒的红包,一副倦怠走进考场……
这一夜,脑袋像被无数根高压电线捆扎得严严实实,混混沌沌迷迷糊糊的,天亮了。
这一夜,思想在黑暗里奋力穿行,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担心什么,是盘点孩子学习的下一站,还是替补自己没能考上重点大学,走进一线城市的缺憾,或是矫正虚妄浮躁的空气?
总之,考前没去陪伴,心里空落落的,失魂落魄的很不踏实。也许,重要的节点,时代并没有给予我逆着人群行走的自信。
03
经历了一夜的心理煎熬,我决定第二天去陪考,做好女儿的后勤服务工作。在餐馆炒好她平时最爱吃的菜,装在饭盒里一路小跑地奔向考点,尽管我知道,下课的铃声还早。
我像被放置在烧烤架上的那串肉,站在正午的骄阳里,被炙烤得头顶仿佛要升起缕缕青烟。我望着学校门口的方向,唯恐铃声一响,电动门扭动着身体徐徐退去的一刹那,她这个小东西就会从我眼皮子地下溜过去。
和我一样,陪考的家长们早已密密地排在考点的校门外,忘记了炙烤,忘记了攀谈,甚至忘记了横直的警戒线和执勤警察的一再劝解。表情严肃庄重,金榜题名前的暗喜或名落孙山前的悲观被藏匿得无痕无迹,目光专注得仿佛眨巴下眼睛,自己的孩子就会从滚滚的考生大潮中和家长围成的铜墙铁壁中无声无息地溜掉。
11:30分,一声幽幽的下课铃声传来,人群立即骚动起来,一个个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就像被拎着的烤鸭,目光不约而同地射向同一个方向,脚跟之间的缝隙不断密集,密集,没有人介意对方触碰到了自己的胳膊或是肩肘。
灰白的水泥地面,任性地将他们层层叠叠的影子一会由球形揉成蛤蟆状,一会又撕扯成点点晃动的碎片,一会又焊接成不规则的几何体。
几分钟后,晃动的手臂和微笑示意混淆成一片,考生们被小狗似的牵着,或被矮了一头的父母搂着,脸摩擦着脸,低语着在人群中散成三个两个的单位,牵引向大大小小的餐馆……
女儿被爸爸罩在太阳伞下,径直回了宿舍。手里提着的饭菜,是一个小时之前就炒好的,怕孩子奔波在六月的骄阳里,也怕塞满嘴巴的餐馆里抢不到一席之地。
我没有问女儿考得如何,怕惊扰了她吃饭的心情,徒生一些烦恼。
看着女儿吃的还算开心,谎称已经吃过午饭的老公小心翼翼地摸摸她的脑袋:“好好吃,长壮实点。”她就在我们柔柔的目光里狼吐虎咽,仿佛用这种方式安慰比她还紧张的我们。
她在吃她的饭,我在行使做父母的使命,相互不说话,就已经十分美好。谁叫我是千百个陪考家长中的一员呢?满满的,沉沉的,和风细雨般中国式的爱!
04
女儿高考成绩刚出来,我着实乐巅了一阵,喜悦的心情雀跃不已。
临到报考志愿那几天,这种快乐渐变成铁板上的鱿鱼,被煎烤得吱吱响:抱着两本厚厚的报考指南,不断查阅比较,摘录思考,不断上网查询资料简介,他人评价,不断拨打电话,询问相关学校的招生计划,录取办法,不断咨询他人,寻求信息,不断后悔自责,为什么没有提前做好功课……
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大学滚滚洪流般在心里潮起潮落,名校担心滑挡,普通的又不想去,浪涛里疯狂颠簸着我的这叶小舟,不知道何时才会靠岸。
最后总算在万般艰难忐忑中填报了,可接下来的不安,小虫般啃噬着肌体,无可名状的焦灼让我无处可逃。女儿心仪一所知名美院好久了,且专业课校考分数省内排名很靠前,但我不敢轻率。万一滑挡……我不敢想。稳妥,稳妥最好。我不想女儿高三再复读一年,太辛苦!到处奔波,拜师提高,每天都练到12点以后,或是更晚。
后来的后来,时间带走了焦灼。女儿被录取的是她的第一志愿。
呆望着网上的录取信息,我心的湖面又涟漪阵阵:当初为什么鼠胆般不去报考心仪已久的那所美院?为什么缺乏了勇气和自信?为什么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
几大箩筐的为什么负压在心头,窒息了呼吸。
志愿填报,女儿参考了我们的意见,没报师范等将来可能进入体制的院校。她亲眼见证了这类工作工资低压力大,累死累活不讨喜的琐碎烦累,她要走属于自己的路。
她的原则是喜欢这个专业,才可能做得好,她要的是自由和创造,一个充分发挥自我的地方。而进体制,用女儿的话来说,这是没有未来,看不到太阳的职业。
想到这些,我突然在自己的菩提树下顿悟:究竟什么才是最好?自己满意的就是最好!摒除贪欲和虚妄,只要幸福还未走远,何必艳羡他人,总拿最强的那个要求孩子?女儿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她已远远超越了父母的平凡普通,就是最好!
05
想想那一年我参加高考,没有父母陪考,没有全城警戒一说。父母给我十块钱(我收到的最大面额),在我临出门的一刻叮嘱了一句:好好考!我点点头,独自一人乐颠颠地考完了所有科目。
刚考完,老爸就给我列出了详细的报考指南,慎重填报,将来一定要进体制,端上铁饭碗,后半辈子就可以衣食无虞,混吃混工资,等岁月长流。进了体制,你就是公家人了,彻底告别了土地,跳出了农门。这在农村人的眼里,是无上的荣光。
我听从了父母的意见。
毕业后像他们期望的那样进入了体制。姐姐妹妹们陆续历经高考的洗礼,也进了体制。看着户口本上“农转非”三个字,父母总要笑眯眯地端详好半天。
多年后,进入体制的我们姐妹几个,或平凡,或成就斐然。父母说,无论在哪个行业,只要是金子,都会发光。我也深以为然,金字塔顶端的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上去的。
06
回头想想,挺怀念那些听着老师冗长的碎碎念,赶赴着一轮又一轮的备考,穿着又土又丑的校服的老旧时光,那是一段青葱的岁月,一段奔跑的人生。
结局无论春风得意,还是凄凄切切,都会成为你生命历程中的一次洗礼,一次重生。
也愿侄子及每一位学子,都能把高考当作一次涅槃,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从此走上开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