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年冬的一个早上,下了整整一夜的鹅毛大雪把京城厚厚地包裹起来。
天牢的一间监室里,锦衣卫头子纪纲叫人大鱼大肉摆了一桌子,当然还有一大壶上好的烧酒。
他要请一个犯人喝酒,因为知道他好这口。
两人相对而坐,犯人自顾大口嚼肉大杯痛饮,不一会儿,他就醉倒在桌旁,不省人事。
纪纲慢慢站起来,看着醉躺在地上的人,冲着站在边上的狱卒摆了摆手。
狱卒把人拖出天牢,扔进了野外一个早已挖好的深雪坑里,结束了他年仅47岁的生命。
这个被雪葬的犯人,就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
解缙自幼颖敏绝伦。19岁就高中进士做了官。
解缙刚当官时,常伴随朱元璋左右。朱元璋常对他说:“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把他当儿子看待,想想当时够多红。
然而,实话实说,解缙文才出众,做官却有点幼稚,换句话说,就是情商有点儿低,总犯2。
朱元璋
朱元璋说大家要“知无不言 ”,他就真信了。于是,他立马上了一个万言书,慷慨陈词,言辞激烈,并且还夹杂了一些国骂口头禅。
那个时候,朱元璋大开杀戒,几乎到了路人以目的地步。但他看了解缙的上书却没有生气,反而大加赞赏,夸解缙为“才子”。可能是觉着这个楞小子傻得有些可爱。
不久,解缙心血来潮又写了一篇《太平十策》,洋洋洒洒地向朱元璋白话他的治国方略。朱元璋的反应是什么呢?“帝称其才 ”。又夸了他。
按说,朱元璋这么看好并信任解缙,他似乎可以飞黄腾达。可他实在有些不知深浅,得寸进尺,越发守不住分寸了。
有一回,他把整个兵部告了,说兵部存在十分严重的玩忽职守现象,建议进行整顿!把尚书沈潜给气晕了,这是从哪跑出来的野小子,兵部的门朝哪开你都不知道,就敢告我?!
朱元璋也哭笑不得,把解缙叫过去,让他注意言论:言论可以自由,但不可以搞不团结。训导完后把他贬为江西道监察御史,想让他亮亮脑壳,长点儿教训。
按说,这下解缙应该开窍了吧。然而,他傻气冲天,又干了一件要命的傻事。
洪武二十三年,退休丞相韩国公李善长因胡惟庸案,惨遭灭门。大臣们都觉得李善长是冤枉的,可是没人敢言语。解缙的虎劲儿一来,写了一大篇,为李善长喊冤叫屈。
他说:李善长不但是你的儿女亲家,而且已经位极人臣。他明明知道胡惟庸不是陛下的对手,为什么还要帮他呢?即便胡惟庸谋反成功当了皇帝,他李善长最多也还就是现在的位置。他没理由帮别人反对您啊!您不该怪罪他嘛。
胡惟庸案发被杀
话说得虽然合情合理。但朱元璋灭李善长的门,自有他的想法,岂容你解缙说三道四?
老朱不想跟那个傻小子掰斥,于是就把解缙的父亲召进京,跟他说,他的儿子“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儿子是个人才,但还需要历练,回家好好学习,10年后再来为国出力也不晚。一句话就批了个10年的 “长假 ”,将 22岁的解缙给打发回老家了。
1398年,朱元璋病逝。解缙借着吊丧的名义,重返京城,完事儿后居然就待在那里不走了。
他的理想是以才报国,一展所长。但是,建文帝对解缙并不太欣赏,加上有人说坏话,说解缙不孝 “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 ”。
建文帝一听,那就让他到河州(今甘肃兰州附近)去吧。
解缙赶紧写信找了当时的翰林学士董林替他在皇帝面前说情,才改派他到南京做了个小官。要不然解缙估计可能得老死在大西北,他的才华也就埋没在漫天黄沙之中了。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后,朱棣取得了皇位,解缙和夏元吉等人因为拥护朱棣有功,从建文旧臣摇身一变成为了永乐新贵。
朱棣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篡改历史,以标榜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命解缙为总裁,重修《太祖实录》,颠覆了很多洪武朝的事实真相,建文朝的历史更是遭到了大量删减。虽然朱棣的圣旨不能违抗,但是解缙不能坚持实事求是基本原则的做法,让很多文人都瞧不起他。
永乐元年的一天,朱棣来到文渊阁视察工作,问及文渊阁藏书情况,解缙说藏书数量太少。朱棣就叫解缙开出书单送礼部购买。解缙又建议编纂一部文献大集。朱棣一听说:“这是个好事啊!这个工作就交给你了。”
解缙接到这个任务后,汇集全国学界精英,组成一支2169人的编辑队伍,历时5年搞定了一部《永乐大典》(开始叫《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全书共计11095册,22877卷,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收录上自先秦,下至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余种,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永乐大典
但让人遗憾的是,在《永乐大典》的庆功会上,却没有主编解缙的身影。因为就在9个月前,他被贬到了广西做布政司参议。
一向颇受朱棣恩宠的解缙为什么在《永乐大典》大功告成之前被贬谪呢?
这就得从他参和的一件事情——太子之争说起。
朱棣有三个儿子,其中次子朱高炽在靖难之役中随军出战有功,朱棣对他宠爱有加,而且私下里也表示想把太子的位置传给朱高炽。
但是朱棣知道祖上有规定,太子必须是嫡长子继承,长子朱高煦应该是法定的继承人。朱棣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便征求解缙的建议。解缙明确支持立皇长子为太子,他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反对一介凶悍武夫朱高煦继位。不久太子位终于定下来了,朱高炽成功上位。
这件事后,朱棣特别看好解缙:“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然而“高煦由是深恨缙 ”。解缙和朱高煦的梁子也就此结下。
朱高煦对解缙恨得牙痒痒。于是,他竭尽所能,寻找一切机会诬陷迫害解缙。
解缙草书自书诗卷(部分)
一是所谓的 “泄禁中语 ”。这种事,就是放在今天,也是犯忌的。但是,朱高煦所说的事实缺少有力的证据。二是所谓的 “廷试读卷不公 ”。解缙曾两次主持会试,一次是永乐二年,一次是永乐四年。永乐二年会试的状元榜眼探花,都是江西人。但是,这些人都是人才。永乐四年会试,发生 “天火烧贡院 ”,把考生的试卷给烧掉了。但这与 “读卷不公 ”也实在牵强。
朱棣开始不信,但坏话听得多了,也就信了。解缙因此被谪 “广西布政司参议 ”,临行前朱棣又改变主意将目的地改为交阯(今越南),把他给远远地发配了。
永乐八年,解缙入京汇报工作,刚好此时朱棣正带领大军北征,未在京师,他便拜见了当时的监国太子朱高炽,工作汇报完后便回广西去了。同年的十一月,朱棣大师凯旋回京,汉王朱高煦报告说:解缙趁着皇上北征期间,私自结交太子。
解缙的草书恣肆放纵
朱棣最忌讳大臣和太子私下交往太多,以防凑在一起,拉帮结派,生事裹乱。所以他听到后,马上让锦衣卫把解缙从越南抓回来,扔进了天牢。
解缙从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开始了三年半的牢狱生活。
解缙在牢里整整待了 5年。当时的锦衣卫头子叫纪纲。这个人,解缙也是得罪过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就是解缙讥讽纪纲的。他还用打油诗讥讽纪纲纳妾:“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妖。”
他简直把人都得罪光了。
明《皇都积胜图》
1415年正月十五日,朱棣和群臣在午门观赏灯会时,发生了火灾,都督马旺被烧死。几天之后,朱棣决定大赦天下,赦免全国的刑犯。
当纪纲把犯人的名册报上去时,朱棣看了解缙的名字,很是吃惊:“怎么,解缙仍在?”
纪纲心领神会,便在牢中摆下酒宴。而后趁着解缙大醉,将解缙埋在了积雪之中,一代才子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享年46岁。
大雪埋忠骨,一片赤诚心。一代英才就这样死在了在醉梦中,可悲可惜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