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说,凡是牢记“教育是为学生的未来打底子,而不是为老师的今天挣面子”这句哲言的,才是真正有良知的教育者。处处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这样的老师才是人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不少学校,对于入学新生,首先忙于摸底他们的学习成绩,进而按照其成绩进行三六九等地分班,美其名曰“因材施教”。当然,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这样做了之后又如何施教了。
作为一线教师,我的施教理念就是遵循“教育是为学生的未来打底子,而不是为老师的今天挣面子”这句哲言,对刚刚踏入高中门槛的高一学生,首先引导他们为自己的“人生底色”布局,打好人生底色,筑牢道德根基,为学生的人生之道扫除障碍。
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会亮出什么样的人生色调,人生色调显示出人生道路的品位与方向。十五六岁的高一学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为他们的人生发展打底色,指方向。
我经常提醒学生:你们来学校不仅仅是学习,而是有两个任务,一是学做人,二是求知识。学做人是首要任务,其次才是读书学知识,求技能。一个连做人都很失败的学生,其满腹经纶与精湛技能又有很用呢?
当然,为学生人生大打底色绝不仅仅是说大道理,而是润物细无声地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教育的熏陶。例如,我让学生写相关内容的周记,让学生在人生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人生。作为青少年学生,首先要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写身边人,记身边事。关注身边哪些人?当然是家庭长辈,学校老师;关注身边哪些事?当然是自己的家乡及其文化,校园及其环境,等等。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让学生发至内心的孝敬长辈,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为青春抒怀,为理想拼搏;热爱家乡,爱护校园。这些就是人生的靓丽底色,也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我首让同学写“我的长辈们”“我的老师”,让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加深了对家庭长辈、学校老师们的了解,亲近师长,增加亲情和师生情谊。接着,再让学生们写“家乡文化”“校园之美”等,让学生们热爱“生我养我”的故乡及其优秀的传统文化,热爱接受知识的美丽校园等。这样培养学生对家乡和学校的感恩之情。百善孝为先,在家孝顺父母,在校尊敬老师,热爱家乡,感恩学校,这就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人生底色。一个有了爱心,懂得感恩的人,将来走上社会,也往往是一个善良的,有良知的,敢于担当责任的人。
其次,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所有失败的人生都源于懒惰。我鼓励学生回家多为父母做家务,例如,我经常对学生们说,周末回家总是吃父母做的佳肴,为什么你们就不能煮几餐饭菜给父母和长辈们品尝呢?于是,我在微信群里跟家长们联系好,要孩子们周末回家时走进厨房,学会做饭和炒菜。有了劳动的生活体验,也就有了写文章的素材了,这样一篇篇诸如《我的家务活》的文章也就横空出世了。
为了易于表达自己的心声,同学们尝试着选用诗歌形式,但由于高一新生初次写诗歌,诗味不很浓,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也有同学的诗歌写的新鲜活泼,耐人寻味,如诗歌《家务活》:
唉,家务活啊
你怎的又跑出来刁难我
我们就不能和平共处吗
你怎的非要来折磨我
瞧,那块玻璃正兴冲冲的呼唤我
叫我替它好好擦干净
好去和对面的小玻璃比谁更亮堂
瞧,那块瓷砖正怒视着我
像在质问“为什么不先擦我
这时,其它小家具也纷纷向我抱怨
不急,我这就来帮你们擦干净
看着它们从委屈的模样到露出欢快的笑颜
我不禁跟着笑了起来
再如诗歌《做家务》:
做顿饭,扫个地,
让下班的父母有歇息。
先来个肉丸炒排骨,
良久没做有点生疏。
放多少盐心里要有数,
不然吃着心里苦。
孜然是灵魂之处,
放进香味立马出。
盛出尝了还不错,
父母都在夸奖我。
这些小诗,记录了同学们的生活点滴,也为他们的人生蓝本着了底色。
【作者简介】邹天顺,1963年10月生于湖南永州市宁远县,现居广东清远。广东省特级教师,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湖南理工学院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及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清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远市校园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发表各类文章100多万字,出版学术专著及小说集、诗集、散文集等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