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堡文化研究 第166期
作者:孙天才
编辑:秦陇华
2015年5月8日,和谷老师托人捎来他新出版的《归园》。封面是散满麦草的土地,“归园”如行云流水,也如和谷在大地上自由行走的心灵。翻阅着那些还逸散着墨香的文字,欣赏着那些故土家山的色彩,我感到的是一种温暖。
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家园里生活,栖身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远远离开一切的一切,在自己的老家生老病死……蒲宁在《新年》中的这句话,可能正契合了和谷归园的心境。
读这一部《归园》,也如我读他的《原野集》《野生地》《无忧树》《远行人独语》……在一种平和从容的叙述中,让人重获过去,唤醒过 去,咀嚼过去。渐渐地,那些流失的记忆清晰起来,那种淡淡的乡愁也如炊烟升起……
和谷十七岁离家,五十七岁回家,南北辗转漂泊,而今告老还乡。古老的传统、新生的城乡,村口的老树、久别的亲戚,故乡的石羊、最后的驴,柳公权墓碑、陈炉窑神庙、曾经的采石场……在物非也人非的沧桑变迁中,在家族追溯童年记忆的追寻中,在锄头与鼠标的时空穿越中,和谷捡拾着一枚枚落果……
散文的品质也是生活的品质,做人的品质。和谷的散文是有品质的散文。和谷散文的精神土壤是乡愁。在乡下的这些日子里,他有闲余背着手四处行走,深入体察父老乡亲的物质精神处境。在老树与铲车的对峙中,在鲜花与蒿草的野地里,在喜鹊与乌鸦的天空中,在那些窑洞瓦屋、麦场石磨、牛圈猪栏的凋零中,他试图找回那种遥远的纯真、善良和美好,回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逍遥与自在。但现实中的故园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故园……那种绵长的乡愁是一个归去来兮的人对一种民族传统和耕读精神的眷顾……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这是柳宗元的诗句。柳宗元的故乡在长安,死后也归葬长安。苏东坡也是死在归乡的路上。柳宗元、苏东坡的乡愁,虽然在时空上与今天远隔千年,但那种埋藏于生命沃土中的乡愁的种子,但那种“不堪断肠思乡处”的与生俱来的归园情结,却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像和谷一样,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正朝着老家的方向归去呢?老家是一堆坟墓,但我们心心念念的不正是那些坟墓上的树木花草?归园,是要归到我们初来的那个地方。我们是从土里来的,也要归到那里去,这是《圣经》的话。
《归园》的封面和内中的插图,是和谷的夫人王薪设计绘画的。王薪老师是用另一种语言形式,表现那片土地的山川、风土、阳光、人物的,读来也亲切温暖。在一种现代耕读生活中,这一对夫妻在南凹的村口幸福守望着。田园荒芜胡不归?这一部《归园》,也可谓是和谷王薪夫妇共同浇灌的原上花了。故园开着大理花,那种厚朴醇香的味道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