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起,就想吃海鲜了。
沿海地区一到九月开渔,市场上就会上新鲜海鲜。
以前在老家,开渔后,市场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鲜海鲜,最多的是小鲳片鱼,非常小,只有半个巴掌大。这点我很不赞同,鱼太小了,吃口其实不好,还会破坏下一季的数量,量少,价格上涨,就有更多更小的鱼被捕,简直就是恶性循环。巴掌大的鲳片鱼,那时就已经六七十块一斤了。
老家的鲳片和带鱼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特色。红烧口感甚好,清蒸就有点鲜美过头了。会吃的上海人到了季节,会来我们这个小地方的渔港,专门吃海鲜买海鲜。
就我个人来说,我偏爱带鱼。
小时过年时,妈妈会烧几盘带鱼,天冷,带鱼自然冻上后,鱼冻特别美味特别下饭,带鱼本身也美味到不要不要的,简直百吃不厌。有时馋起来,会忍不住打开食柜,吃上几块带鱼。记得有年年前,我受命拿着鱼票去镇上买带鱼,回来时太兴奋,车骑得飞快,以致跟人撞了,整个人都飞出去了,但因为身子小,重力小,所以摔得不是很重,像个傻瓜似的笑嘻嘻的爬起来就走了。鱼没事就好。回家我也没提起摔倒这事儿。光想着吃鱼了。
带鱼新鲜的最好吃,表层银色的鱼鳞美丽闪亮,不懂海鲜的人常常会下意识地要去掉这层银鳞,其实这层鳞营养丰富,去掉就可惜了,带鱼的鱼汁之所以那么鲜美,就是因为烧制过程中鳞会融化到汤汁里。沿海地区的人谈到海鲜,都会不由自主地看不起内地人,因为他们不懂吃。
当年在海岛也被当地的土著鄙视过。当时我很不服气,搞什么,我也是沿海地区的,而且还是发达地区的。我们不仅吃海鲜,还会吃河鲜,江鲜,你们有么。
现在想来,其实那时的我并不真正会吃。那时年轻,心思放在恋爱上,觉得吃这种事,未免太low,人怎么能追求口腹之欲呢?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不是应该着重精神修养,提高文化知识吗?
这两年下厨多了,吃的食材多了,才慢慢体会到吃的乐趣。吃一顿好的,精神感觉跟粗茶淡饭完全不一样,那是相当的愉悦,是享受,是生命的乐趣所在。
经过大量的吃的比较,发现河鲜确实不如海鲜,江鲜除外,闻名的长江刀鱼我从来没吃过,吃不起。而海鲜因为海域不同,也是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各有优劣。
淡水鱼我吃了大概两年,市场上所有的鱼类,吃了个七七八八,包括纯淡水和咸淡水混合的鱼类。
总结了下,少刺的比多刺的好吃。最好吃的是桂花鱼,其次是鲈鱼,还有太阳鱼等等。石斑鱼吃得少,好像只吃过一次,可能因为品种的问题,并没有惊艳到我。吃得少是因为它太贵了。虎斑好像要八九十块一斤。这类鱼泥土味轻,蒜瓣肉,清蒸最佳。
最不好吃的就是普通淡水养殖鱼,一股泥腥味,肉质松散,多刺,这类鱼适合川菜料理,重盐重辣重口味料理,才能掩盖掉泥腥味。饭店里用大头鱼做的菜肴,只好骗骗没见识的内地人的嘴。
海鲜呢,深海野生鱼最佳。近海咸淡水区域养殖的最次。
南海最好吃的是野生大马鲛鱼,油煎最香,肉质硬,有嚼劲,简直可以当零食吃。
但是南海带鱼就不如东海的好。浙江山东带鱼没有我老家的带鱼好吃——当然这只是纯个人口味。
广州虽然是大城市,但毕竟离海远了点,普通的综合性菜市场上新鲜好吃的海鲜还是很少。我以前试过不少回,但失败了。只有一次成功,买的是老板声称的野生小黄鱼,60块一斤,的确好吃,鲜美无比。
后来就全部网购了。大城市的好处就是物流快,生鲜冷链运输有保障,即使盛夏,冷链商品也是冻硬硬的到手。缺点就是吃不上新鲜的。口感上差了点。但凡事不能求全,吃到吃不到也靠缘。
这是买的冷冻带鱼,表层银鳞已经不完整了。装盘时又夹碎了,所以卖相不太好,但味道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