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的标准——既有趣又扎实

本文关键词: 《备课之教学重难点》《师生关系》  《有趣》  《扎实1》  《扎实2》 《挑战》 《德育和美育及创设情境》 《反馈》 《计算》——链接地址见文中。

一节课只是有趣热闹,学生没有扎扎实实掌握相应的知识方法不行,一节课学生虽一板一眼学的扎实,但整节课气氛沉闷,师生毫无乐趣可言也不行。需要注意的是有趣和扎实并不必然对立,只有把这两点协调起来,使得一节课既有趣又扎实,如同吴正宪提出的既好吃又有营养的理念一样,才是一节好课。

《没有了趣,课会死,师生都会死》关于激趣的重要性我早有体会,但对于激的方法,我有许多实践,但未细细总结。

对于扎实,我曾总结出两条切实有效的策略《教学反馈与分层教学》,更具体的措施见《把课上扎实的具体措施》。在此纠正一个偏见,就是认为只有当教学内容简单易懂时才可能上的扎实,事实上当一个老师具有把课上扎实的能力时他完全可以把复杂难解的题目也上得扎扎实实,这是我从奥数班的刘老师身上悟到的一个道理。事实上,相当多的老师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很多时候是内容的简单易懂遮掩了、挽救了教师的无能,只有遇到复杂难解的题目才能看出教师是否真正具备这一能力。

老师把简单易懂的内容上扎实当然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教学能力,但千万不要为扎实而扎实,倘若师生每天只沉浸在简单的内容而不接触难度较大的题的话,学生的思维就难以得到训练,能力就难以提升,同时也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轻视,这都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实际上对数学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提升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中学自不待言,就连小学也可以通过如奥数那样一些好题来进行提升,区别只是他们当时具备了怎样的基础知识,题将用怎样的基础知识来包装而已,甚至一些小学数学的经典题目拿去做中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提升也是非常适宜的,这说明数学是方法是思维是思想,至于它有怎样的外壳和包装,则完全不用过分纠结。这说的其实就是南明的挑战。

我不是贸然提出一节好课的这两个标准的,其实它是有前传的《新教师上课的着力点和反思点》

注意:还有一个和趣同样重要的教学因素是《师生关系》

所以这两个标准只是两个抓手,而背后还要注意:

有趣要注意师生关系,必须把师生关系放到和有趣同样重要的地位看待。

扎实要注意不要一味在简单的教学内容上原地踏步,必须让扎实为巩固双基和训练思维提升能力服务。难度大一些的题型也可以做到扎实,也有必要要经常进行难度稍大一点的思维训练和能力提升,即要有挑战。

本文关键词: 《备课之教学重难点》《师生关系》  《有趣》  《扎实1》  《扎实2》 《挑战》 《德育和美育及创设情境》 《反馈》 《计算》 《分层教学》

这些关键词之间的联系:

《王志江谈师生关系》

《儿童学习的动力》

《好玩有趣是儿童学习最大的动力》

《数学的德育价值和创设情境的重要性》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一文中有三个关键词:兴趣,认知冲突,课前挑战单(通过前测了解学生认知冲突和发展水平)。

斯苗儿案例透视中提了四个标准,——后面内容是与我关键词的对照。

1.能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挑战

2.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扎实

3.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兴趣

4.能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于挑战,提醒自己注意数学爱好者与数学教师的区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