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与VR的界线
现实与虚拟的界线何在?
引用《黑客帝国》(The Matrix)中的台词:“要是你的意思是指触觉„ 是指嗅觉、味觉和视觉 那真实也只是你大脑中的电信号”(…… If you're talking about what you can smell, what you can taste and what you can see, then "real" is simply electrical signals interpreted by your brain.)。
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依靠的是感官和大脑对于感官回传信号的处理。目前尚没有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也许已经出现了隐藏于实验室的“Rocket Science”,尚未可知),能安全、稳定、高效的在感官与大脑之间的信号传递中做手脚,于是只好直接对感官下手。
VR的核心是虚拟与现实的媒介——设备
过去,我们要和虚拟世界交互,需要将信息重新编码。比如,我们将自然语言数据转换为一组键盘敲击动作,再由键盘把敲击动作转变为电信号传给计算机。对于虚拟物体的移动意愿,需要编译为一组鼠标移动的动作,再由鼠标把位移数据转变为电信号传给计算机。
而VR设备在对于输入信号的封装方面,则要做的深入的多。穿戴上VR设备之后,只需要做最基本的动作,如抬头、转头、抬手等,其余的编译和传输工作,都交给VR设备。至于可用于交互的内容,例如游戏、电影等,早已经有很多资深的工作室和小组在辛勤耕作。
因此,VR的重点就是提供更高级的设备,能从现实世界接收并处理更多、更复杂的信号,并且追求稳定和高效。目前的交互对象主要是人类,未来也不排除会有其他Being加入进来。而且从字面意思看,VR的目的就在于“让虚拟世界更真实”,让人以更自然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交互。
AR的核心则在于现实世界的副本——内容
最开始,AR的发力点就在内容,内容了现实世界的“外挂”。
但这不仅是单纯的“外挂”。这些额外的内容,与现实世界共同对感官进行刺激,实际上形成一个新的“现实”——这也就是所谓的“增强的现实”(Augmented Reality)。
感官本身很难区分哪部分是真正的现实,哪部分是“外挂”,这个问题需要由“心智”来强行打上“虚拟”和“现实”的标签。而当我们的心智也对这些外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就无所谓什么“增强”了。对于当事人来说,那就是唯一的“现实”。
那设备呢?难道不重要吗?不把设备作为AR的核心,一方面是因为,AR只是对现实的“增强”,最简陋的形式就是直接在“现实”上面添加东西。这根往你脸上抹一把泥巴的感觉区别并不大。另一方面,设备的问题,VR已经解决了。就像前文说的,VR提供的是设备,更准确的说是媒介,而且是一种双向的媒介。
要说AR的例子,如果拓宽一点AR的定义,其实早就有了。比如我们可以脑暴一个极端的例子,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出现,让现实世界变“小”了,变“平摊”了。当我们搭乘交通工具的时候,他就为我们暂时构建出了一个更小、更平坦的“现实”世界。我们能更高效的到达目的地。
VR与AR的融合
VR与AR并不是两条独立的发展路径,至少他们都是针对所谓的Reality在做文章。更准确的说,VR与AR只是对同一个系统的不同视角。可以参考如下示意图:
用一句话总结VR与AR的关系,就是:AR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而VR则是对虚拟世界的现实化。两者的逻辑正好相向而行,因此必然存在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就是夹在中间的“媒介”一层。就目前来看,主要是各种可穿戴设备。如前文所说,这一层的“薄厚”,取决于对于交互行为编码的复杂程度。
举个编码方式的例子。在过去,人们想要跟计算机和手机交互,想把一些信息告诉计算机和手机,靠的是键盘。比如我们要通过QQ发给好友一句话,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想表达的意思会转换为自然语言,而语言会被编码为一组键盘上的字符。通过按照一定的顺序敲击键盘,把这组字符告诉计算机或者手机,计算机或者手机再把这组字符转换为文字,显示给你的朋友。这是一种对信息的编码方式。之后微信出现的发语音的功能,相对于键盘输入,这是更简洁的一种信息的编码方式。
当人们可以像与真实世界一样,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认为,“媒介”层的厚度为0了。此时,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将会融合成为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也就无所谓是Virtual还是Augmented了。对于人类的感官来说,它是唯一的Reality。
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作为“媒介”的设备会成为发展的重头戏,另一种“媒介”也极有可能成为重点,那就是从感官到大脑的神经传导过程。这也是当年看《黑客帝国》的时候,深切感受到的,Matrix与普通的电脑游戏最大的区别。这种植入方式跨过了人类的感官,而直接与大脑交互,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交互方式的自然流畅。当然这也会带来道义、恐惧等其他问题。
终极发力点的预测:第四维度
虽说,AR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VR则是对虚拟世界的现实化。但不论怎样,这都还是在三维空间的把戏。无非是重新定义了三维空间的坐标轴,以及交互方式而已,实现的空间穿越。而不管是AR还是VR,最终将帮助人类向第四个维度发起进攻——时间。这也是人类在现实世界最难逾越的界线。(一说认为时间不能算是一个维度,暂且不就这个问题深入讨论,毕竟我也不是专业的。)
其实在这个概念上,已经有一些产品出现,只不过我们没有往这个方向上想而已。比如基于听觉的电话、广播、录音等,基于视觉和听觉的录像、电视、电影,这些“媒介”都能回放时间线上世界的某一部分,尽管有些是经过加工的。当我们能有更强的“媒介”,能回放时间线上任意一点的“世界”,并且回放内容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接近它的本来面貌的时候,我们也就在从另一个角度向时间穿越迈进了。
约稿、合著等,请联系laurieliy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