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你看书怎么静得下心来?
当时听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是:喜欢看就看进去了呀!后来的两天时间里,有空就会想想这个问题,由于看书习惯了,就没有想如何静心的问题,可实际上两年半以前的我也面临着这个问题,而且到现在为止,并不能算得上心有多静,只是不再烦躁心慌而已。
我记得两年半前的那个夏天,开始一个人租房生活,当时没有朋友在身边,为了让生活更充实,不再打发时间,就开始定下多看书并且列书单的目标。一开始,看的全是喜欢的感兴趣的书,尤其以小说为主,后来随着工作需要和心灵成长,又看了写其他的,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分类阅读习惯。
我把平时看的书分成三类:
一、大爱类,即不为考试和功利性目的,就是纯粹的喜欢,包括小说,散文,随笔等等,但是网络小说不归此类。这类书的整体内容质量较高,在刚开始重新阅读经典时,就被经典的力量折服,从此网文是路人。(当然武侠和推理是我的挚爱,不管看不看,永远不变心)
二、忍了。这类主要是考试用书和工具类的畅销书,基本上是由于工作需要。当然其他专业类书被归在这类其实挺亏的。当然畅销书买的少,这类书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都讲的习惯的力量和心灵的力量,看多了就那么回事,倒是帮助自己养成好习惯的建议类还是值得看看。
三、杂志。好看的杂志那么多,由于年初制定了阅读主题,杂志就是主题之外的补充,想让看什么就看什么,,书评,电影,文艺,理财等等都看。
从分类来看,能静心的重要原因还是兴趣,其次就是习惯,兴趣是内在驱动力,习惯是外在约束力。当然了,阅读是要花时间的,我这这上面投入大量的时间,也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子。刚租房一个人住那会儿,觉得要多交朋友,多认识有用的人,多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这上面,后来朋友倒是交了一些,但都没办法深入,反而是旅行中交的朋友到现在关系依然如故。至于其他的无非都是无效社交罢了,认识到这点,就更关注自我成长,在自己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自己的愿望,美丽的一面,阴暗的一面,心里状态变化,情绪变化,工作能力,处世能力等等,在逐渐形成更深入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心态越来越平和,越发的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自然能加能静心阅读,听音乐,运动和工作,能更好的生活。
还有一个网上经常讨论的问题: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依然一事无成?对这个问题我自己的理解是:读书上学学的是知识,知识是一种硬储备,而一事无成恐怕很多人的定位就是成功,有房有车有存款,有妹子帅哥丈母娘等等,我所理解的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更舒服更平和的妹子,至于其他的,好好工作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总能改变现状,让自己过得更好。
写的仓促,有好些想法没有写出来或者表达的不够清楚,以后再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