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我的公众号:古典音乐趣谈,分享过一个故事,甚至很多人都不会注意到演奏明星的光环之外,也有很多值得去学习去找回自己的普通人。
这是今年2月份一位女性发表在全球知名的乐迷交流杂志——《弦乐杂志》(Strings Magazine)的一则小故事,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与大提琴相遇。
她既不是演奏明星,也不是时尚达人,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甚至不会有人注意到的爱好者。
她的生活跟很多新妈妈一样,作为妈妈有太多的事情,有全职工作,有调皮的孩子,还有吵闹的狗。
很多人都并不是很理解,一个人的全部生活应该就剩陪娃和上班,但她的生活就是婚后从芭蕾舞到业余时间爱上大提琴。
总有一种热爱,值得坚持!在以往的古典音乐趣谈很多篇文章里,我多次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
这也是我之所以一直坚持着古典音乐趣谈内容的原因,属于一种对自我的找寻,在写作中寻找快乐,在写作中理清自己,在巴赫,肖邦,贝多芬的音乐中享受和学习,古典音乐这个行业有沉淀了太多的有趣故事,有太多外人所不知道的运作规则,在这些不断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同时,我也坚持认为,作为一个成年人,学习可以获得无止境的满足感,即使我的成人生活经历充满了无休止的待办事项和责任。
选择每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准备古典音乐趣谈的下一期内容,这是我出于爱、好奇心和学习的渴望而做出的选择。
直到最近参与的28推公益活动,本来以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个名学习学习,但“推广值5分”这样一个门槛,看到很多学员日以继夜铺天盖地的推广,让我第一次见识到了裂变的巨大威力。
也希望在接下来这段旅程里,跟更多同频的人结识,一起前行。
最后,也是想用实际行为给自己的孩子一个道理:父亲30+的时候也从不畏惧开始一个新的方向,也有重新来过的勇气。学习既不是10岁的事,也不是20岁的事,而应该是持续一生的事!做好“古典音乐趣谈”这样一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