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第 14 篇文章,用文字记录生活,见证成长,述说身边的故事。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书叫做《游戏化思维》,在瑞典一个公园里有有这样一个垃圾桶,当人们往里面扔垃圾时,会产生垃圾着落百米的声音。
视频中的垃圾桶其实与寻常的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经过了一个特殊处理,使得人们在扔垃圾时产生垃圾坠落百米后才着地的错觉。
但就是因为这样一个有趣的小设计,人们就自愿地往其中扔垃圾,甚至捡拾周围的垃圾扔进去,比一句“请勿随地乱扔垃圾”的标语起到了千百倍的效果。
同样的还有“钢琴电梯”,将电梯设置成钢琴样式,每当人们踩到琴键上就会发出音乐声,因此引导部分人放弃电梯而走楼梯。
这个现象被成为“乐趣理论”,是将日常生活行为游戏化的典型。
为什么游戏会如此让人着迷?游戏化思维又将如何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呢?
1. What:什么是游戏化
游戏的本质是为参与者提供快乐,创造一种沉浸式的心流体验,而游戏化就是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在非游戏场景中使用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技术,让参与者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从而实现商业价值。
2. Why:为什么游戏化有效
1)满足参与者的动机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求依次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游戏则通过动力、机制、组件等三个不同层次的设计,来满足参与者内在与外在的动机。比如徽章的设计,满足了参与者与他人分享的社交需求,以及因拥有高等级徽章而被尊重的需求。
2)可视化的及时反馈机制
参与者在游戏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希望得到系统反馈,以便知道自己的表现如何。
一个好的游戏设计需要一套可量化的反馈机制,比如我们常用的积分、金币、会员等级等等,积分的变化、等级的提高都清晰、可视化的给了参与者反馈,刺激其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3)不断进阶的惊喜与成就
大部分的游戏都是会设计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一方面,参与者是贪婪的,需要不断的惊喜去刺激,因此游戏必须是动态变化的,从低级都高级的不断进阶来牵引着参与者投入其中,获取其时间与精力,甚至金钱。
另一方面,等级是识别参与者身份的重要标准,就像《王者荣耀》的青铜、白银、黄金等。参与者可以轻易判断对手或者同伴的水平,同时高等级参与者也会得到低等级参与者的尊重,或者挑战。
3. Where:什么场景适合游戏化
书中将游戏化使用场景分为了三类,一是内部游戏化,适用于公司或组织内部的项目;二是外部游戏化,适用于与用户或客户之间的活动;三是行为改变游戏化,适用于公益类项目,就像开篇提及的垃圾桶游戏。
同时书中也提出了4个判断项目是否可游戏化的参考标准。
1)动机:参与者是否可以从被激励的行为中获取价值;
2)有意义的选择:游戏是否给参与者更多自由及明确合理的反馈;
3)结构:参与者的预期行为是否可以被固定的程序量化;
4)潜在冲突:游戏是否可以避免与现有激励机制之间的矛盾;
4. How:怎么构建游戏化系统
游戏化最佳的执行过程包括6个步骤:
1)明确商业目标(define business objectives)
2)划定目标行为(delineate your target behaviors)
3)描述你的用户(describe your players)
4)制定活动周期(devise activity cycles)
5)不要忘记乐趣!(don't forget the fun!)
6)部署适当工具(deploy the appropriate tools)
最后,游戏化是一种方式,能为人们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快乐,能帮助人们在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不要把游戏化看作一种变相、能更多地压榨客户与员工的工具,更不要触及法律及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