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遇见了一个问题,令我很是头疼,估计是所有家长遇见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加强孩子的自控能力?
我想,这个问题的解决恐怕不是一蹴而就的。说白了,就是教育加坚持,逐渐提高孩子的认识,逐步消除心中的魔念,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还是用亲身经历来说吧!我的儿子小学的时候可以说,是一个比较胆小的孩子,没有多少自己的主意,因此许多事都是大人做主,他也就逆来顺受 ,可以说非常听从我们的安排,我和妻子也没有那么多的伤神。学习也还过得去,虽然说不是出类拔萃,但令我们已经满足了。
自上初中以后,我发现儿子的自我意识非比寻常,也许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叛逆期吧!不知什么时候,我突然发现我们长辈的话语亦不能左右儿子的思想,有些时候他与我们的思想甚至背道而驰。儿子什么都想做,比较率性,已不再像小学一样在意我们的想法。
对于叛逆期,我觉得,这是生理与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段,并不见得便是十恶不赦,每每我们家长一提起这话题,牙便咬得咯咯响,头疼得好似扁头风。其实,有了个人意识恐怕才算人生长大的起点,没有个人意识的形成,恐怕孩子永远都长不大。
但是,我想,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方向的指引作用从来都不可以没有,否则以孩子率性的性格绝对会走向歧途,这一点必须对孩子说,要知道人生要有所为,更要知道有所不为,择善而从之,不善而改之,要有所取舍,要知道有舍变便有得,要有得便一定要有所舍,否则便会本末倒置,无所成功。
怎么取,怎样舍呢?
我想,从我们教育孩子的角度,一切有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事情,我们不要过多的去阻止和限制,但是危害身心健康的东西绝对要扼杀在萌芽状态,岂不知萌芽状态的东西最好扼杀,当它茁壮成长成大树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便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了有时候也不能全然限制和制止,比如手机吧,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如果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这不是危言耸听,难道我们的身边,你没发现孩子们玩手机的影子还少吗?我经常会在下午七八点的时间去对面的操场,黑暗的夜色下,除了打篮球的几个孩子和走步的成人,角落处或者操场间都可见幽灵般的孩子们亮着手机,亮光映照在他们单纯而又嬉笑的脸上,甚至有几个男孩叼着烟,说着游戏的语言,很是惬意。我想问,孩子,你们这样,你们的父母知道吗?
我的儿子呢?以前没有手机的时候,他也没有主动的要过手机,多半闲暇的时候看看电视。也可能暑假太无聊,与同学来往的多,都有手机,他便有了需要一部手机的借口。自从有了手机,生活突然有了定性一般,对于手机的兴趣完全高于对户外活动的需要,这恐怕就出问题了。任何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瘾,成瘾的话,那就成神了,谁也没办法管了。
所以,重新拾起我之前说的话,我们要引导他们的方向,当还没有成瘾的时候尽快的去合理规劝,否则后果不可设想。
手机是个好东西,有了手机,天下大事,无所不知,有了手机,生活趣味,无所不包。但,有了手机,孩子前途,半途而废,有了手机,通宵达旦,走火入魔。危害的一丁点抵得上益处几百倍。
所以,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刚好儿子的好友借宿我家,我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道了一番,让他们在青春路上,明白啥是他们最重要的东西。当我们的孩子兴趣满满的玩着手机的时候,他地他乡,岂不知有多少孩子正挥汗如雨,奋笔疾书。在这个激烈的社会潮流中,永远都是拼搏者的天下。
那我们还犹豫什么,取与舍也是我们应有的思想,也是我们应该传达给我们传承者的最重要的寄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