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微信公众号“书单”
8000张照片实锤:80年代孩子童年的快乐,90后00后根本理解不了
80年代初,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来到中国,拍下了近8000张彩色照片。后来他将其中一部分照片出版成两本影集:《你好小朋友》和《光景宛如昨》。
看到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蓬勃发展的80年代,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那时的快乐很简单,一瓶橘子味儿汽水,一根红豆冰棍,就能让人开心一整天。
比如下面这张拍摄于桂林的照片,就是分享汽水的欢乐时刻。
男孩子穿的蓝色条纹衫和背带裤,还有女孩子穿的粉色上衣,在 当时看来,绝对是走在了潮流的前线。
一个坐在门口吃冰棍的小姑娘,一脸满足。
那时候的冰棍经常放在泡沫箱里,用厚棉被盖起来,沿街叫卖。
可口可乐也已经进入中国,但跟旭日升、北冰洋这些本土饮料比起来,价格还是偏高了些。
毕竟那时候,一支棒冰才4分钱,奶油的8分,很多小孩子当时一天的零花钱也就5分,想吃奶油的,就要攒两天。
还有1分钱的萝卜丝,2分钱的无花果……
装在玻璃罐里的糖果都是按颗卖的,最便宜的咸味奶糖1分钱1颗。
那时候,瓜子算是比较少见的零食。现在常见的大白兔奶糖,那时候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吃到。
那时候, 买菜的标配就是 菜篮子和网兜。
跟后边穿黑白蓝灰的大人们相比,穿着钩花毛衣、格纹裤子和黑色皮鞋的小姑娘,时尚得简直像是从现在穿越过去的。
毕竟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人手上都没什么钱,很多孩子穿的,都是哥哥姐姐剩下的衣服。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就像这个衣服上有破洞的小男孩一样,当时很多农村孩子的衣服上,都有补丁。
所以那时候的孩子,都盼着过年。
一过年就意味着,可以买新衣服穿了。
当时流行的是军绿色。
谁要是能穿上一身军装绿,再带个大盖帽,一定是街上最靓的崽。
那时候,三北防护林还没建成,北方经常刮沙尘暴。
很多人出门时,都会围上纱巾。
中国是自行车王国,当时几乎每家都有一辆,前面这种二八大杠,经久耐用,是那个年代的典型标志。
试问哪个坐在前杠的孩子,没有硌过屁股呢?
还有绿色的搪瓷缸子、 鸳鸯图案的脸盆、印着招贴画的铁皮暖水壶和牡丹花的国民床单……
这些都是当时家里的标配。
下面这张照片摄于成都,一个穿着裙子的小女孩,正坐在裁缝店门前认真看书。
不知道她穿的这条碎花裙,是不是在这家店里做的。
那时候旅游的人还很少,很多人第一次出远门游玩,都会去首都北京。
在天安门前拍张照片,是那个年代一种特殊的仪式感。
虽然旅游不常见,但几乎每个孩子都参加过班级的集体活动。
要么是春游踏青,要么是表演合唱。
这群在动物园跟长颈鹿合影的小朋友,显然在活动前 都认真打扮过了。
他们脸上的腮红,不禁让人回想起,每次班级演出前,被红唇粗眉大亮片支配的恐惧。
以及小时候拍照时,点在眉心的大红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李叔同在《忆儿时》的最后写道:“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当年那些买一堆零食只为收集小卡片,跟在妈妈身后,流着鼻涕不想上学的孩子们,终将长成为别人遮风挡雨的大人。
而铁皮暖水壶、二八大杠、大檐帽,在今天的中国也早已绝迹。一同消失的,似乎还有孩子们纯净的眼神、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以及街坊邻里间相互的关怀照拂。
这本《光景宛如昨》的原书名,是“ Dear Old Days”。
是啊,80年代的那些日子,仿佛就像是一个悠长的梦境,亲切而美好,让人怀念。
近40年后的2020年,一场疫情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与人之间保持着必要的“社交距离”,口罩成为了一件新的必备衣物,挡住病毒,也遮住了笑容。
今时今刻翻看这些80年代的照片,我特别感受到,可以触碰到他人的温暖,对生活来说有多么重要。
摄影是留住时间的艺术。
那个充满了感性情怀,百花齐放的80年代,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
但希望这些80年代照片里的温柔与安稳,能带给2020年的你,多一点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