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我们源潭镇老一辈人都把解放前参加游击队革命活动的人称之为“钻茅草窠的人”。这一别开生面的称谓,形象生动地展示出革命老一辈,天当房地当床,弃家闹革命,以茅草为掩护,头上脚上尽黏茅草,累了伤了也就躺在草窠里,吃得了苦,扛得了困,赤胆忠心为革命的生活写照。
潜山市源潭镇路口村的西北山坡上,有五个“之”字组成一条盘山公路,公路尽头即洒珠庵。或曰洒珠庵林场。75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次战斗。
据《源潭区志》载:民国36年(1947年)腊月二十四日,我游击队与国民党自卫队展开了一场短时间的激战。
我游击队队长华品三率领队伍在路口村洒珠庵一带山区活动,其时的县自卫队大队长徐世英也带领一支人马驻在源潭铺,不时进山“清剿”。这天,有个老百姓上街,在二里半遇上自卫队,被迫供出游击队的消息。下午,徐世英骑着大马来到朱大屋,令部下汪俊率一个中队,在朱大屋对面中塘岗与洒珠庵东山畈上游击队开战。战斗打了一个小时不分胜负。自卫队子弹打完,无法攻上山去,只好在双方对骂声中撤退。这场战斗中,游击队一位受伤的刘排长曾在朱厢屋养伤40多天。
华品三是老黄柏区后冲乡人。
据《潜山县志》载:华品三游击队民国33年12月,国民党潜山县自卫队驻龙潭河碉堡班班长华品三,携械向新四军投诚。1945年2月,大别山工委游击队以华品三为首组建一支游击队。游击队活动于潜山、岳西、英山一带,队员发展到20多人。1947年2月,华品三游击队偏入皖西支队基干团,华担任四连连长。1947年5月,该连在潜山县乌石堰击毙国民党潜山县党部调查室特务行动队队长储绍煌。1948年8月,新四军攻打庐江县金牛时,华品三牺牲。
带着曾经的战斗故事,我走访了原朱大屋的杨全老同学,总希望寻找到更多的人和事。现实告诉我,当年“钻茅草窠的人”早就谢世,英雄的后代也都七老八十,能讲述一段完整故事着实难找。
杨全告诉我,他的大姑父韩久易牺牲后,大姑杨春兰再嫁陈良玉。他还有个三姑,才17岁的大姑娘,有一次替张海游击队往县城送信,涉水余井大河不幸被滚滚洪水冲走,随后在五里外浅河捞回尸体。
《源潭区志》载:烈士韩久易1911年生,源潭乡路口村人,生前任余井区(二区)区长,1944年参加革命,1949年在余井大河被敌人杀害。
《源潭区志》载:1945年1月,中共大别山工委(后改为皖西工委)委员杨震派张海回到自己家乡源潭铺一带秘密发展游击队,最初只有3个人,张海为队长,还有董文枝和管国顺。几个月后,张海游击队发展到十几个人,但因没有党员不能建立支部。上级党组织曾派郭金山、陈良玉二名党员来游击队担任过指导员、副队长,以便发展党组织,加强党的领导。后来只发展了上士朱轩一名党员,郭、陈二人就调走了。
这段文字提到陈良玉。陈良玉曾在张海游击队担任过副队长。据杨全介绍,他姑父陈良玉祖籍枞阳,解放后担任安庆市劳动局局长等职位。
现年90岁的黄先梅奶奶讲:当年钻茅草窠的陈良玉与我家老头子马天航最为亲密,只要到小路口附近来了,都要到杨家和我家走一趟,他们都是闹革命铁哥们!
路口村朱大屋老前辈马天航,同是“钻茅草窠的人”。他们都肯定有许多故事,传承下来却很少,甚为可惜!
……
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载:洒珠庵,在县北三十里大吴山,今废。二0一0年由当地信众及四方香客捐资,在原址重建。寺内存功德碑及万佛寺奠基碑。庵之岗侧有住房悬“潜山泰松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标牌。庵之佛事远不及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兴建的洒珠庵茶场有名。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产业有茶叶、油茶、核桃、蚕桑四大主业,并建有养蚕大棚二处。
在洒珠庵这块土地上,“钻茅草窠的人”的革命事迹还有待进一步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