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瞬间不止一次了,当为某个问题和娃发生激辩后,问题还是那个问题,娃还是那个娃,你已你不是自己了,瞬间被一种深深的育儿无力感由内而外地侵袭。
很多战争都是因为学习而起,老母亲意识到应该去重复和强调一遍大道理。
但娃我行我素,仍然重复之前你认为的那种错误。
娃也困惑,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又爱又恨的还是娃,他很大可能是先点爆老父亲,而老父亲的能耐往往只是用力过猛的情绪,并不解决任何问题。
老母亲只好挺身收拾现场,首先欣赏一场哭喊大戏,然后,递一条毛巾,最后,软硬兼施想办法让娃恢复正常。
有时候,长辈们还看不下去,怕这样下去要耽误子孙前程。
于是,毅然补上一堆古典的大道理。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的世纪大道说了个八百遍,那个人还是原地无动于衷。
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太上皇们都急出高血压来了,皇上们就是不急。
话说回来,公平一点,这娃活得多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否则稍有不慎,就是来自八面的攻击。
长久累积,这娃也就免疫了,你说你的,他干他的。你说得道理越长,效果越差,他甚至会在你面前毁自己来刺激你。
最后压倒老母亲的就是那句:我什么都做不好!
那个瞬间,老母亲顿时语塞,心有点像被闪电闪到,撕拉撕拉的,有点疼有点麻也有点颤,走路都要晃起来了。
更延人一个问题是,小伙子明明挺帅啊,他可以说:全班我最丑,我照过镜子了。
这够彻底的,直接打击基因上层。
此刻,老母亲内心大戏如潮翻滚,这话几个意思?
以为给的都是爱,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伤害?
如果都是快乐教育,那么人在利害的驱使下,有谁愿意去吃苦学习呢?
难道这是习得性无助的典型表现吗?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如果身边的人都不停在否定娃的行为,那他否定自己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问题老母亲想了很久很久很久…
为避免成为育儿文盲,各种各样的育儿书也看过不少,可现实生活永远没有标准答案,这作业不是抄能解决的。
客观现实是,在娃学习这个事儿上,谁都免不了有情绪。
全家情绪潜台词:
娃:每天上课做作业已经够够的了,老爸老妈还怕我营养不良,天天搞加餐!每天没有时间玩,我要投诉我爸我妈,他们偷了我的童年!
家长:每天上班已经很累了,一回家,娃还不听话,饭也不认真吃,一看电视两眼发光,一做作业就想喝水上厕所和睡觉。别人家的孩子会画会唱会弹琴,我们这位怎么就知道玩玩玩!
长辈:每天买洗烧,牺牲退休多少美好时光,伺候全家吃喝,作为父母也不好好管管娃的学习,回家就知道葛优躺看手机,自己不好好计划,动不动就发飙骂孩子,不负责任!
老父老母们,以上这款汉堡的味道似曾相识吗?
给自己颁个奖吧:中年汉堡王!自己给自己加油,不要轻易减肥,肥胖抗打击。
也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震慑,这娃总要长大不是?期待一下。
虚拟将来哪天他搬出家独立的时候,老父老母们定然会潸然泪下一番。
所以,没解放前,心头一把刀,忍住摒牢。
吐槽完全家,再来面对现实 ,解决问题。
娃不经意的一句:我什么都做不好!
那这个问题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不自信是显然的。
其次,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量变到质量的过程。
再其次,这是向老父老母发射危险信号的同时,也是求助。
另外有两个意思:
我就这样了...
我该怎么办?
那真是个很惊吓的瞬间。
不敢想像,如果一个人长期沉浸于不自信的心理状态会怎样?
自卑如影随形。
若不进行合理的干预,人际交往、个人能力都有种挥之不去的自卑阴影。
不自信,也会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玻璃心,对他人的评论十分敏感,对批评耿耿于怀难以接受,贬低、妒忌他人。还常常自暴自弃,经常处于郁闷、过度敏感的心境。
有没有以下这些问题:
学校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虽然有自己的答案;
和同学有意见分歧时容易妥协;
不敢拒绝别人,被人占了便宜还忍气吞声;
做决定的时候,犹豫不决,甚至推诿给其他人来做;
在陌生环境,束手束脚,总担心自己会做的不好;
在聚会等人多的场合,不敢大声说话,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害怕别人不认同自己。
上述表现的本质是:在娃的内心深处,对自己能力和价值抱有负面的想法。
还未做事之前就否定自己的能力,未经改变就放弃尝试,使自己丧失了宝贵的机会,有的甚至变的胆怯、羞涩、孤僻、多疑,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所以,老父老母们怎么办?
整理了一些意见给中年汉堡王们参考,大家一起努力。
不要比
尽量不要比吧,如果非要比,就含蓄一点,把伤害降到最低。
不要吼
亲生的三字经念三遍再吼。其实,吼真的没有用。
别过鸡
读书的事,总的要有个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评估为好。有观点说,小孩都喜欢玩,学习怎样全靠家长鸡,这多少都有点误导。不少家长过度介入的悲剧就很好说明了这点。这事只能按尽人事,听天命来。和娃一起努力就好,考试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多鼓励
这点不用说了,万能的。
多沟通
先了解前因后果,再明辨是非,该批评批评,该道歉道歉,然后赶紧翻篇,快速转移关注。
多理解
划重点,共情是非常重要的,理解和接受娃的难过、悲伤、生气、愤怒、委屈等情绪,理解对方的感受,就能很大程度上已经治愈了对方。
多引导
让娃尽可能的独立自主,多找机会让娃帮忙,及时道谢,实践证明这点很有用。
多认可
用放大镜去找娃的闪光点,放大镜不行就显微镜吧。总有不少等你发现的,然后尽量去点亮它并给与认可,这种情况下,自信心往往是自然而然地生长了。
一个家里,如果没有孩子的笑声和学习的声音,这个家庭是没有希望的。
这个雷区,踩了准爆。
不是每个娃都应该拔尖,有的娃小时候学习就是烂泥,长大后一样辉煌。
我们要做的是陪伴娃的心灵,而不是做娃的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