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世界通过两个前提:第一性原理和自指性推导出存在是一,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是一体的,现象世界是人类感官和思维所能认识到的本体世界的某个面,人类思维没有能力直接感知本体世界。
为什么我们感知不了本体世界呢?就像我们通过眼睛看到了世界,可是我们却看不到眼睛本身。是因为人类思维有两个结构性问题:形而上学禁闭和二元性枷锁。
什么是形而上学禁闭?人类的思维分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感性思维通过五官来感知世界,但事实是我们的五官会简化和扭曲真实世界,即便我们知道我们的感性思维有禁闭,它就会从能知变成所知了。
那感性思维有缺陷,理性思维的表现会不会好一点呢?并不会。理性思维有归纳法、演绎法和纯逻辑。归纳法只能证伪不能证明,演绎法只能证伪不能证明,纯逻辑和现实世界无关,是两个世界。这就是形而上学禁闭。
二元性枷锁指的是我们常常会把概念对立起来,比如本我和自我,现象和本体,我和世界等等。我们天然会二元分化,比如非黑即白,比如精神和肉体,比如善良和邪恶。二元对立可以简化我们的思维,我们一直以来都是求存而不是求真。就像柏拉图的“洞穴隐喻”一样,我们看见的只是我们想看到的,真实永远在洞穴外。
哲学的历史是一部认识发展史,我们从认识本体到认识自我,本体论到认识论。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乔达摩:我思故觉在。
那么,我到底是什么?我是谁?
我是我的思想的主人,我是现象存在的主人,我是一,我是无处不在,我是寂灭也是觉性。
觉性是一。
觉性是一,这个概念真的令人振聋发聩。我们都是认知世界的囚徒,给自己设了无数的条条框框,我们受身、名、利所累。偶尔,半夜梦回,是不是会对这个世界,对自己有深深的虚无感觉,想不通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的,我经常就处在这样的状态中。所以去读哲学,去体会当下的每一个触动和感觉。
觉性智慧,就是我们意识的流淌,没有内容,比如佛教里的悟,不能用思想来表达,也许这个就更接近“实相”。
无念,无我,无相。我就是我的觉性意识。不是认识在,而是成为在。
觉在合一,万物一体。
最后就是一个源头:宇宙本体就是我的觉性智慧。
啊,啊,太难了,没有听懂,先记录下我的学习和思考,等之后再慢慢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