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讲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在街道僻静处,有一家特别的小店。无论你是谁,只要把烦恼写在信里,投进店门口的投信口,第二天便会收到回复。寥寥数语,却能让人豁然开朗。
在你的心中,是不是也有一家这样特别的小店呢?
那家小店,未必很精致,未必很出名,却总让你想去那里。
那家小店,它不会答疑解惑,却会在某个时刻治愈人生,遇见自己。
天刚蒙蒙亮,陈晓卿就把在睡梦中的儿子叫醒了。
两父子穿过清晨的摊档,直直冲向那一家“sa”汤店。sa汤,是淮南一带特有的早餐。是用鸡骨头煨煮,撒上鸡丝、薏仁、姜米、花生等等熬成的汤,出锅前打一个鸡蛋,滚汤一舀,胡椒一轰。
这一次,刚好回了宿州老家。不管朋友给的酒店早餐券,陈晓卿天天带着儿子,到这家店里吃早餐。一碗下肚,两人吃得满头大汗,酣畅淋漓,两脸满足。
陈晓卿第一次喝到sa汤时,觉得“当一个宿县人不用做科学家,也怪不错的”,他的儿子一岁时回老家时喝到了,从此听到sa汤,眼睛就亮了。
“舌根上有最顽固的乡愁,有识别我们不同基因的密码。”
迷恋一家店,也许就是因为它的味道。
尤其是远离故土的城市里,若能找到一间有着家乡风味的小店,它的味道便如四道围墙,为我们筑起一座故乡,无论风雨。
林语堂曾说,中国人最爱喝茶,“有清茶一壶,便可随迁而安。”
在家喝茶好,但在茶馆喝茶更好。无论是人声鼎沸的老茶馆,还是偏安一隅的茶室,泡上一壶茶,便可闲坐半日。
汪曾祺在昆明读书时,便很喜欢一家老茶馆。那里离翠湖很近,“从翠湖吹来的风里,时时带有水浮莲的气味。”
他与同学二三人,泡着茶,各自看书,半日都不用说话。甚至在这里写出了几篇小说。
作家陆文夫则很怀念以前住在苏州时,家门口的那一家茶馆。一大早老茶客便登门,喝下一杯浓茶醒神。每天卖瓜子、花生、早点的小摊贩来往不绝,偶尔还有卖唱。
他最喜欢边喝茶,边听人吃“讲茶”。以前双方有矛盾时,便上茶馆理论,茶客们听完议论,再由德高望重的人评判。有时一言不合,便可能茶壶茶杯乱飞。
一间茶馆,便是一个江湖,阅尽人间百态。
在这样的小店里,你不必往来应酬。泡上一壶茶,无论贫富贵贱,你我皆是茶客,皆有自己的舒服自在。
想找一间这样的店,想不通的事,解不了的忧,都且先放一边,慢悠悠泡上一壶茶,饮尽人间真滋味。
去年,北京的老书虫书店关闭了。
对很多人来说,那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书店。
有人说:“阴冷的冬天,我总是想去老书虫躲着。这里永远暖和舒适,有咖啡馆的白噪音,是创作者的理想环境。顶天立地的书柜,满墙的旧书可以借阅,给喜欢书的人们很大的安全感。”
有一位画家,来这家店已经十年了。那天,她花了一下午,画下这家以后再也不见的书店,画下来往的人们,还请每一位出现在画中的人都签了名。
小店不见了,即使未来有了新的地址,曾经的记忆也难以寻觅。比如,想念过往的恋人时,找不到当年一起坐过的窗边小桌。
那些想被珍藏的记忆,因为少了一间装它的小店,变得像暮春的柳絮,飘飘荡荡,少了依托。
恋恋小店,重温记忆里的温柔。
想找间小店,陪着它慢慢变老,安放自己珍贵的回忆。
诺大的城市里,
总会有一间让你念念的小店。
就找一间小店吧,
不必装下一个世界,
只为能与自己相逢。
或许是味道、氛围、记忆,
能为我们筑起一座故乡、
半日清闲、片刻心动,
便已足够。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