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承认,无论攻略做得多完美,旅途中总会有许多意外状况发生。这些不期而遇,有时何尝不是一段段美好的记忆。
罗马街头奇遇
虽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罗马的街道真不敢恭维,古旧得一如它的断垣残壁。排队参观完斗兽场、万神殿、凯旋门等景点后,走在高低不平的街道上,我已是精疲力尽。八月的风吹起了台伯河两岸的沙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土腥味。太阳仍烈,在街边机械地挪动着脚步,我昏昏欲睡。
身后传来声音:“Lady,Lady,wait a moment!”声音重复了好几遍。我茫然回头,一张帅气的面孔。这几天见惯了金发碧眼,也没什么感觉。确定了眼神,我知道对方是在叫我。下意识地,一句英文脱口而出:“what's the matter?”“Your money!”我瞬间清醒。出行前听说意大利的小偷很多,西西里又是黑手党的根据地,此次法意瑞之行特意约了好友一家,为的也是好有个照应。这大白天的在街头被帅气男生搭讪,这几个意思?
我警惕地看着对方,如果他有进一步举动,那我就大喊。前面不远处就是两个爸爸的身影,这使我镇定下来。“Your money.”帅哥又强调了一遍,并将一摞钱递过来。没错,是粉色的毛爷爷。我连忙看了看我的背包,拉链好好的。是兜里掉出来的吗?我记不清兜里是否揣了钱。再看看周围游客,也就我一个东方面孔。帅哥执意将钱递给我,然后大步流星地走了,留下一脸茫然的我站在原地。
由于始终没搞清钱到底是不是我的,于是我用这笔钱请两家人好好吃了顿意大利大餐,算是对这个美好插曲的纪念吧。
“中国口音”真那么难懂吗?
一直铆足劲学英语就是为了出行的方便,事实证明不是你努力学外语就会学好的,因为得看你对话的对象是谁。
在温哥华时,我们住的酒店附近有一家叫fish shack的海鲜店,食材新鲜,价格也不太贵,“大众点评”上很多人都在推荐。我们慕名而去。干净的店面,领座的是一个韩国的小姑娘。看完菜单后,我点了这家的招牌菜,并问小姑娘能否给我推荐一下她们店的特色菜。小姑娘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在重复了几遍后,她说道:“I cannot understand your Chinese accent.”What?在见识了意大利人、俄罗斯人、印度人讲英语之后,我自觉我的发音还是可以的。在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服务行业随时可能遇到各种口音的游客。只能推测客人太多,服务员忙不过来,所以用听不懂我的语言来搪塞吧。也可能是她自己的语言也不好。
当我把这个插曲作为趣事发到朋友圈时,没想到竟迎来了各路好友的围观。估计大家在外旅行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言语不通闹笑话的趣事,一位大学好友留言:“跟她讲兰州话、张掖话,估计她能听懂得多一些。”英语培训室的微信群给我留言:"Anikin told me he will be stricter on your accent when you come back.In the meantime, enjoy your trip."
后来在课堂上,Anikin老师多次纠正我的发音,有一次都让我有些抓狂了。看来我还得好好重视我的口语。但是,“中国口音”真那么难懂吗?难懂的怕是对一种文化的生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