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的斗争》是毛主席在1928年11月时向中共中央写的报告。在这篇报告中,毛主席分析了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八月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发展壮大红色政权的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等关键问题对策,是一篇经世济民、务实有效的经典文章。从中可以学习到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是因势而为。当时红军面临的形势是夹缝中图生存,自身力量弱小。毛主席一上来就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这些条件其实就是矛盾分析法的运用,为什么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红色政权”的情况?为什么中国的其他地方没有产生这种情况?通过对问题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存在的条件和基础。根据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得出发展割据的不同策略,在统治阶级政权暂时稳定时期采取逐渐推进的发展策略,在统治阶级破裂的时期采取积极进取的策略。
二是把握全局。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这几个问题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军事问题是首要问题,红军兵员从哪里来?怎么有战斗力?后勤保障怎么办?毛主席都做了具体的回答。印象深刻的是对兵员中游民无产者的分析,历史上,明朝的戚继光、天平天国运动时的湘军,都是拒绝吸纳游民无产者当兵的。但是,毛主席却认为游民无产者可以作为兵源,这些人的长处是有战斗力,只要加以政治教育,就能克服他们的无组织无纪律等缺点。红军缺粮缺饷,战斗力从哪里来?毛主席指出一是提高士兵的觉悟,让他们认识到是为自己而战,这和封建时期的建军思想是有本质区别的;二是实行党代表制度,把支部建到连上;三是实行民主主义,官兵地位和待遇平等,让他们有发言权,有尊严和主人翁精神,能够充分激发战斗力。后勤保障怎么办?红军及时不发军饷,也得发油盐柴菜钱等基本的生活保障费用,几乎全靠打土豪供给。另外缺医少药,伤员治疗很难,需要中央和省委的帮助。
三是统筹兼顾。处理好红军和地方武装赤卫队、工农暴动队的关系,支持他们发展壮大,给予他们武器,既能保卫地方政权,又能双方互相支持配合。土地问题,关系到群众是否拥护革命的根本问题,针对大部分土地在地主手里的现状,毛主席提出没收土地重新分配,但是对于富农等中间阶级的土地问题,需要区别对待、再做深入研究,防止他们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