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除了假货还有什么?这是普遍大家回问的一个问题。但是拼多多的的真的只有假货那么简单吗?把它定位成一个假货平台显然是不公平的。
拼多多抓住的第一个关键词是“高频”。在拼多多排名前10的类目中,排到第一的是食品。而淘宝排名第一的是服装。很显然,食品是一个比服务高频多的东西,主要就包含:瓜子零食和水果。
拼多多关注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拼团”。 我们必须承认拼多多上面确实存在很多的假货。但是中国广大的3、4、5线城市也有很多人是买不起淘宝或者京东上面的产品, 想通过拼多多省点钱,并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大部分人只看到了拼多多表面的低端,却没有看清楚低价拼团的背后到底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
1、在淘宝和京东,电商和用户的关系是:买家和卖家的关系。这种关系买方永远觉得自己的亏的,所以买方永远觉得自己是大爷。
2、在拼多多,用户永远觉得自己占了便宜。自己占了便宜还不算,还要拉上朋友一起占便宜。拼团的双方都是受益方。
比较1和2, 用户心理上的巨大差距才是拼多多真正深刻之处。拼多多满足了用户的人性需求,买方和卖方的关系是对等的。
拼多多关注的第三个关键词是“用户”
拼多多的用户低端,那又怎么样了?拼多多里面有很多原价一元,现价一分的东西。 这些产品要不然是抽奖,要不然是活动赠品。但是有一个特点,在拼多多上,有超过24.8%的人从来没用过/见过某种产品,但是在拼多多上看见了,所以就买了。拼多多永远做的事特价打折区,永远有人专门在这个区域挑他需要的东西。
还有一点特别强调,93.1%的淘宝用户通过搜索、销量或者评价等方式来获得商品,而在拼多多52.7%的用户是通过秒杀、特卖、清仓、免单的方式进去购买的。
拼多多的打法策略:
1、高频低客单产生关系
2、高频 中客单 复购率高的产品——让你反复来
3、客单高的产品最终产生变现
拼多多的机会叫做过程机会。 过程当中的最大的价值创造源于“拼团”带来的价值。 拼团拼的是关系, “关系”是有价值的,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关系”这个价值并不需要商家通过砸广告的方式去获得,而是用户自己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关系贡献出来,大家一起受益。 举个例子,一个6.8的团购商品。用户对于这个产品价格的预期值是远远高于6.8的, 当他把这个商品分享给TA的好友时,用户把他的“关系”进行了一次变现,他和他的“关系”获得了实惠、拼多多用低成本获得了一个用户,早期拼多多的用户的流量成本低于1元钱。
总结: 拼多多走的并不是流量的逻辑,它走的是人的逻辑。拼多多的战略中心在于上游能做到批量的定制化生产,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为了产业链的赋能。 (赋能:公司 能力的外部化)赋能谁?赋能千万在拼多多上销售产品的小型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