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部分班级换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老师,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又开始了“建群“行动。有在QQ上建的,有在微信建的,有在钉钉群建的,还有在“班级优化大师”建的。同时家长们也忙于加群,好像不加群就错过很多一样。我粗略估计一下,我们班主任,语数英老师各建一个群,我们全校是30个班级,大概有120个群,初此以外各班还建有“家委会群”班委群““节目排练群”,各任课老师还有“朗读打卡群““口算练习群““体育打卡群““社团活动群“等等,群的类目五花八门,这些累加起来,全校应该有150个群。这才是微信中的群,还有QQ群,钉钉中的群,班优中的群,保守估计接近300多个。每位孩子的家长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基本都进群,进群少的孩子也4—5个群,群多的孩子能加学校老师10个以上的群。
我们有必要建那么多的群吗?有必要老师,孩子爷爷奶奶在线静候,即时反馈群里的信息吗?这种社会焦虑到底是谁制造出来的呢?非常有必要做一次减法,给师生数字“减负“。
先说QQ群,学校使用最早的办公平台,我们第一次用它来发送通知,传送文件,确实让大家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可以说QQ+打印机,就是办公的标配。用它来家校联系,确实做到了即时传达,可也没有那么多的文件需要家长处理。大家一直在用,用的不愠不火。后来微信群流行起来了,作为家校联系,非常好的一项工具,而且微信的资讯内容,小程序功能做的非常好,老师家长可以随时分享自己的内容和小程序,很快作为家校联系的主要工具,火的不得了。疫情开始后,从来不被看好的钉钉教育版推出了直播授课功能,一时间火起来了。用钉钉来报体温,发定位,上报疫情,钉钉很快成了家校联系的首选。
不论钉钉还是微信,那位建四五个班级群的老师,为什么不能只建一个群呢,不外乎就是给家长布置一份任务,给孩子多布置一点作业。不在一个群里说,就是不能让家长互相看见,或者被自己学校的同事看见。偷偷摸摸做的很神秘,好像语数英老师同时在一个班级群里布置作业显得作业很多,而自己私下里给家长布置作业就显得作业少一样。最终孩子还是完成了所有老师的作业。这做法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呢?那些又建打卡群,又见口算群的老师,是自己对那些班群的功能就了解不够,其实群的附加功能都有,开启使用就够了。
所以,我提出我的建群设想,由学校管理员在钉钉或微信统一建班级群,每班一个群,群打卡,群收集功能全部开启。每学期开学,即使班主任,任课老师调换。学校管理员只把相应的老师调整即可。这样的话每位孩子家长,所进的群只有一个或两个,最多三个(包括微信群和钉钉群),把它定位官方群,其它非官方的群一律不得作为家校联系的正式渠道。
为此约法三章:
1、教师、家长都不得随意建群,随意布置任务,打卡、阅读等,减少家长、教师在线时长。
2、非官方群里通知的事情,布置的作业,家长可以不做,可以不执行。
3、教师负责官方群家长的问询,非官方群家长的问询一概可以不理。那么省出的时间呢,多读点书,保持健康。
这是我的数字“减负”设想,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可能要花好几学期才能实现。也是我的梦想,慢慢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