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56.0

训练专注,无外乎有两种路数:“做点啥”和“啥都不做”。前者就是借由做一件事,通过对一个对象与技艺的专注精熟,去达到的忘我,然后物我两忘。后者即禅坐冥想。

后者可以是前者的准备,最后两者合一。用啥都不做的状态做点啥,操作状态已经专注到可以超越心智的消耗,而成为一种自然的节律,如同春夏秋冬更替的自然,如环无端。


暄桐教室有一个传统,上课第一件事情是静坐15分钟。每日功课里也有15分钟的静坐作业。同学从最开始的不理解,不适应,到慢慢能够享受和珍视这15分钟的价值,通常要花去好几个月的时间。

传说蔡邕说开始写字之前,要“默坐静思,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这也许不光是写字前的好习惯。是做每一件事情的好习惯。


其实不要说15分钟,通常情况下,让人啥都不做,只是观察自己的呼吸,超过3分钟,烦躁就会成为控制者,然后紧接着是没有耐心的愤怒。当一步一步熬过去,能真正纯粹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就能逐渐看到自己内心的缺失和不安,认识到我们未经训练的心就如同野马猿猴一样奔腾无定,并且与它们和解。

这是一种内在训练,是进入书法,进入功夫和很多技艺的重要基础和准备。


和人说话,习惯于全神贯注地去交流。

从细微之处开始,人到心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