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上次课我们讲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特点,讲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这次课我们来讲一讲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任务,以及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完成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使得孩子顺利完成从青少年向成人的过渡阶段,走向独立。
我们在第一课中讲过,按照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森的理论:0-18岁的孩子一共有五个心理发展阶段,青春期是第五个发展阶段,在前四个阶段中,儿童懂得了他是什么,能干什么,也就是说,他懂得了他所能担任的各种角色。知道了他是个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知道自己将来要和女人结婚、要工作挣钱等等。但是,他对于自我这个个体并没有太多的思考。对于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人思考得不多?自己究竟是谁?有什么优点?有什么弱点?自己擅长什么?将来要和什么样的人结婚?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等思考得不多。
青春期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周围的人的态度和评价在他们心理上形成了一个“自我”,他自己期望中也有一个“自我”,这个时期要把这两个自我慢慢统一起来,整合起来,以确定自己是谁,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我将来要以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和形象在这个世界立足。艾瑞克森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任务定义为自我认同。
我儿子在美国读的高中,他在高二的时候有一个作业题,写一篇1500字的论文,论文的内容就是你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为什么你想从事这个职业?从事这个职业你有什么样的优势?从现在开始,你要为你将来从事的职业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这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完成一个职业的认同。除了职业的认同外,这个时期的孩子,要完成对未来婚姻、价值观的自我认同。他们必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某一人生决策或生活策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青春期孩子的话,那就是冲突。这段时期,是孩子内心冲突最剧烈的时期,也是父母和孩子冲突最剧烈的时候。主要是独立和依赖的冲突。他们从身体、智力和其它的能力来说,处在一个要独立而不独立、要分化不分化的这种阶段。如果让他们完全独立,他们肯定活不下去,没有挣钱的能力,如让他们完全依赖父母,他们内心中独立的愿望不被允许。所以,他们处于和父母亲冲突的状态。想脱离父母的怀抱,独立行走,还是又有一些害怕。就像孩子学走路的时候一样,想往前走,向前走两步,回头看看爸爸妈妈是不是还张开双臂在保护他们关注他们。
但是,青春期也是一个风险和机会并存的时期。一个人的人格是在0-6岁形成的,如果孩子在那个时期有一些创伤或问题的话,青春期可以对人格进行一些整合、重生、完善。
所以,父母这个时期如何对待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要在面临和孩子的剧烈冲突下给予孩子关注与支持,帮助孩子完成自我的认同,同时,利用这个机会帮助孩子疗愈一些早年的创伤。孩子在完成自我认同的过程中,父母是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会让孩子的人生向四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一个方向是自我认同早闭。这样的父母通常比较强势,孩子也比较乖,孩子自己的想法完全被压制住了,会屈从于父母。这样的孩子从来没有尝试去探索各种可能的后果,而是父母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自我,没有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完全按照父母指定的道路去走。这样的孩子看起来好像一切都很顺利,但是对什么事情没有自己的看法,也没有真正的快乐。很容易被别人牵着走,他与家人的关系紧密,顺从,依赖性强,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服从一个强有力的、从不接受不同意见的领导和配偶。但是,这样的孩子在潜意识中,会反抗父母的安排,比如,一些大龄青年,会通过找不到对象这样的方式反抗父母,你不是希望我按照你的安排来正常结婚生子吧,可是我找不到,并不是故意不找,而是总也找不到合适的。
二是消积性认同。父母很强势,但是孩子逆反很强烈,孩子就容易会消积性认同。当他们自己决定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为成为这样的人而努力时,却遇到周围的人或者舆论不允许他这样做,而给他施以种种压力和限制,要求他按照家长或社会的愿望选择未来。这时,他可能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或者选择做一个反社会的“坏人”,或者干脆彻底妥协如死人般的活着。
他也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但是,就是为了不受父母支配而做。故意做。要通过父母反对的吸烟、喝酒啊等宣示自己的主权。由于在父母那儿得不到认可,可能会使得这样的孩子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得同伴的支持和赞许。
艾瑞克森说,他“宁可成为一个无名小卒,或者成为臭名昭著的大人物,或者成为某个的确已经死了的人——总之,它们是经过自由选择的角色——而不愿意成为一个不太象样的人”。
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的蛊惑,为了让他们认可自己,去做一些反社会的事儿,最终走上罪犯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