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尔德
笼中人
“笼中人”:体态光鲜,不善言辞,耳聋眼盲,志大才疏,安于事俗。
有一天晚上,有个许久不联系的朋友发消息给我,聊了几句之后,她突然问我,“你怕不怕死?”我说怕啊,多数人都是怕死的,毕竟死亡的痛苦和死后的未知是我们完全不了解的,人往往会对不了解的事物产生排斥与恐惧。
她说,她以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现在却总是想到这个,因为在乎的人多了,放不下的事也就多了,除了对于死亡的恐惧,更令她恐惧的是死亡将会关闭她感知这个世界的通道,让她再无法得知所在乎的一切。
当死亡的课题被纳入思考的范畴,一切就会徒增悲伤与沉重。但这是每个人最终要抵达的方向。须臾几十年,我们都在因身边接触的人、每天发生的事不断改变着自己最初的模样,与理想的自己失之交臂,逐渐变成了那种“笼中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过去的日子过得很慢,人们相处的很简单。但大多数人并不觉得那样的日子就是岁月静好,总觉得日子平淡乏味,毫无新意。直到生活被大千世界塞满了喜怒哀乐,才开始怀念简单里的平凡,平淡里的静好。后来也有人幻想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美好生活,可却终究放不下凡尘俗世里的烟火人生,放不下车水马龙里的纸醉金迷。
这世间真的有岁月静好和负重前行吗?可以令内心波澜不惊的人才享受的到岁月里的静好,但那样的人恐怕根本不需要别人为他(她)去负重前行,因为他(她)早已深知每个人肩负的重量,因此才舍不得别人去背负自己的那一份。
一个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叫做“阈值”,这世界上每个人获得快乐的条件都不一样,感受幸福的阈值也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会在工作中寻求到自己的阈值,但是有的人可能是在生活里,还有些人会在爱情里寻求到内心最大的满足,而属于你的阈值是什么,或许只能自己去找寻。
毕加索说:“我们想要有所成就,就要不断杀掉自己”。然而,许多看似奋力前行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为什么奋力,又要抵达哪里。即使杀掉了从前的自己,也蜕变不出崭新的灵魂。
一个人过的好不好,应该与大众审美、亲友期待无关,而只关乎自己的内在体验。作为人,更应该花费时间去读懂自己、理解自己,去拥有内心的平静与温暖,去爱那些你心中重要的人。
爱情并不会永远为生命平添色彩
为了爱一个人而心动的感觉于许多中年人而言早已不复存在,或许我也被拉入了这个群体。我有时也会突然问身边的人,还会不会有怦然心动的感觉,除了迎来白眼就是落寞的哈哈一笑。
很多人并不在意这件事,觉得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因为精力有限注定不会像年轻时那样把谈情说爱再放在心上。“爱情是有生命周期的,并不能永远为生命平添色彩”。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多数人信奉的真理。
我们不会因为爱情的消散,而终结一份关系。反倒是爱情的消散为了维系一份关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它让人们更加理智,更加清晰的看待生活里迸发出的各种问题。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往后余生,很多的事都要变得司空见惯。而我们就是被推着前行的挨了锤的牛,没有机会考虑自生至死这条路上牵动喜怒哀乐的那些繁琐日常。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总有一天,我们所熟悉的一切都将远去,曾经朝夕共处的人,曾经周而复始的工作,曾经每天必经的巷口……都会突然变作记忆里的一个点,你不去拿着放大镜仔细观看,就很难忆起有关它的前尘旧事。
然而,漫长的一生,我们总是拿捏不好许许多多看似无关紧要却偏偏令人念念不忘的事。
或许,人生最遗憾的,
莫过于轻易放弃了不该放弃的,
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