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的开头讲述了滚轮旅行箱的故事,从无轮到拥有滚轮之间居然相差了将近6000年,而在那之前滚轮在小孩子的玩具上应用的十分广泛。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甚至就在眼前但我们仿佛执着于越复杂的方案越有效忽略简单的重要性,少即是多、极简生活确实是一种智慧。
一群如僧侣般神圣的人(来自哈佛或类似的地方)给鸟类上课,教它们如何飞翔。试想一下,一群60多岁身穿黑色长袍的秃顶男人,说着英语,满口专业术语,写下很多方程式。鸟儿果然飞了起来。完美的证明!这些卫道士赶忙冲回鸟类学系去著书写报告,说明这只鸟是听了他们的话飞起来的。一个无可辩驳的因果关系推论。哈佛鸟类学系成为鸟儿飞行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会得到政府为其贡献所拨的研究经费。
数学→鸟类飞翔和羽翼扇动技术→(忘恩负义的)鸟类会飞
但鸟类却写不出这样的论文和书籍,因为它们只是鸟类,所以我们没法得到它们的证词。同时,这些“教士”还向根本不了解哈佛开设鸟类飞翔课程之前的状况的新一代人类推广他们的理论。如此一来,没有人讨论鸟类不需要这种课程也能飞行的可能性,也没有人有任何动力观察,有多少鸟儿在飞行时并不需要这些伟大的科学机构的帮助。
上述的内容虽然看上去很可笑,但问题是,换个领域会让它看起来合情合理。很显然,我们从来不认为鸟类学会飞行得归功于鸟类学家的成果,如果有人确实持有这种观点,那他们也很难说服鸟儿相信。但为什么当我们把这里的“鸟儿”替换为“人类”,说人类之所以会做事是学者授课的结果,你却觉得没问题呢?一旦和人类扯上关系,事情立刻变得令人困惑了。
这一段的故事很有趣,教育的重要性有时候确实需要深思。我想到今天做志愿服务时一个小女孩和他爷爷的故事,小女孩天马行空的画了一幅画,但爷爷却十分不认可,认为其白学了花钱上的艺术课程,发出了许多批评的声音。对于小女孩对画作故事的阐述我觉得很有趣,但爷爷觉得大家看不懂,又要其写出释义,在一旁看着很是心疼。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帮助我们积累一些知识,以便更好的学习不是吗,为何非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呢!孩子是想象力最丰富的群体,我觉得有的教育需要适可而止,我们并不能因为生活有框架就将孩子也束缚在里面,人人如果都一样,那谁来对世界作出颠覆性的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