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动画片是60年代初中国独创的一种美术片形式。
它把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运用于动画片的人物造型,突破世界各国动画片通常采用的线条结构方法,借重墨色的浓淡虚实来表现对象,讲究笔墨情趣,追求意境气韵。
然后运用动画拍摄的特殊处理技术把水墨画形象和构图逐一拍摄下来连续放映形成动画片。
水墨动画片的创造比《大闹天宫》的诞生还早了三年,可以说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之后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艺术风格,体现“中国学派”美术特色的动画电影创作的先声。
1961年出品的《小蝌蚪找妈妈》宣告了中国水墨动画片首创成功。
自此开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4部水墨动画片几乎部部都贯彻了以中国水墨画艺术风格为主的表现特色并保有创新和进步。
水墨动画片具有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即水墨画的特点,角色造型既没有边缘线又能从影片上表现出毛笔画在宣纸上的效果使影片呈现出诗意,形成自成一派的艺术风格。
影片开头处,银幕上一本素雅的中国画画册,看到的是一副幽静的荷塘小景。
镜头渐渐向画面推去,伴随着悠扬的古琴和琵琶乐曲,把观众带进一个优美抒情的水墨画世界。
随着水墨在宣纸自然渲染,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浑然天成。
取自齐白石笔下的各种小动物形象优美灵动、体态轻盈、栩栩如生。
背景中泼墨的山水豪放壮丽,笔调柔和而充满诗意,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
这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
1962年,茅盾看了此片后写下了“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理。画意与诗情,三美此全具。”的评论。
本片除了在1962年获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外,在国际上也获得众多电影节的青睐,获奖无数。
1962年获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动画节短片特别奖和1964年第四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78年获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和1981年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暨第四届国际青少年电影节二等奖。
同样是水墨动画片,1963年的《牧笛》故事简单却笔触抒情,画面设计极具中国江南特色,
借由牧童一路找牛的过程,展现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高山峻岭和飞流千尺的美景。
影片中根据画家李可染的创作风格绘制的水牛质朴无华、独具风姿。
整个影片充满诗情画意,是一幅清丽淡雅的放牧图,也是一首质朴隽永的田园诗。
在受到一致好评的同时还获得了1979年丹麦第三届欧登赛城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
1982年的《鹿铃》和1988年的《山水情》也是将水墨画独有的清秀、淡雅的艺术风格和其表现形式相融合,使影片呈现出一种诗意的美。
后者更结合了各种现代动画手法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二者也均在国内国际电影节上屡屡获奖,获得较高评价。
但是电影始终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并且与经济利益挂钩。
水墨动画片和一般动画片不同,制作过程繁琐又耗时,对绘画部门和摄影部门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光是拍摄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所以生产出来的几部影片虽然精彩但基本都是短片,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技术上也有待改进。
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水墨动画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那令人着迷的水墨画艺术风格也随之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市场上充斥了流水线式生产的动画电影作品,虽然技术进步了但中国动画特有的美感正逐渐消失。
技术革新派做成了西方魔兽风格大杂烩却学来了四不像,比如完全西方化,票房惨败的《魔比斯环》。
创作保守派在艺术风格表现上并无突破,就像乏善可陈的《马兰花》。
如果说动画的不同题材形式是“身”,主题故事是“神”,那其艺术风格就是“韵”。
身是基石,不管是传统的木偶动画、皮影动画还是水墨动画,又或是随着科技发展而来的3D立体动画,这些硬件是我们作画的材料。
有了这些远不够,我们还要赋予他思想,一个好的故事可以立起整部影片,是故事的支架,也是精神所在,是立“身”之本。“身”、“神”齐备后就要追求“韵”。
“韵”是一种特性。
虽然水墨动画因为种种原因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但中国水墨画式的艺术风格是我国美术片的一种特有的“韵”。
其格调清新、洒脱、空灵、飘逸、虚中有实、实中带虚,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不正是中国美学之大成嘛。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元素”频频出现在西方电影视野中,变得越来越国际化。
在动画领域更是如此,一部《功夫熊猫》让我们看到中国元素在当下动画领域的流行。
在角色造型、色彩运用、美术置景、音乐配选上比以往西方动画更体现东方特色,尽管仍旧停留在表面形式的模仿阶段,
但它却比迪士尼多年前出品的《花木兰》更能得到国人的认同,与本土化特色相融合的也更加完美。
而反观中国本土创作团队自己制作的动画电影作品中的“中国元素”的运用却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同。
试想如果有一天,一部极具中国艺术风格的动画电影却出自外人之手,
比如水墨画式的艺术风格在一部美国动画电影中发扬光大,
这难道不会让我们的动画电影创作者们汗颜吗?
“中国元素”不应简单等同于固守传统。
单从艺术层面看,传统的艺术风格能不能在搭载了艺术创作的新形式后焕然一新呢?
在各种艺术风格百花齐放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类似像中国水墨动画所呈现的这种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
结合产业现状,尝试与时俱进创作的可行性,这样才不能不被欧美、日韩的创作大军和大量同质性性作品同化掉,
让我国独有的艺术风格在现代语境中重获新生。
伴随着电影科技的迅猛发展,如果能发扬我们自身特有的民族艺术风格,
显示出中国艺术的深厚美学传统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将民族特有的审美韵味与各种现代动画手法结合,必能重新创出中国动画电影的新天地,
在世界动画中再次夺回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