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趣事:电话和信

静默居家,百无聊赖。

无视爱人“厌烦”的眼神,翻箱倒柜从厚厚的一摞相册中翻出“从军专影”。

不可否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真的是越来越怀旧。拿起相册,自然而然翻到了新兵连剪影,看到了自己接听电话的那张照片。

当时,我正在接听远在修理所老乡打过来的内线电话,被当时的通信员班长偷拍了下来。

在那个通讯很不发达的年代,军线电话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

虽然,99%的来电都是同在一支部队服役的老乡拨打,但却是唯一能够听到乡音,并通过乡音辗转听到家乡,甚至是转达家人消息的唯一途径。

毕竟,身处两个单位,虽然业余时间老乡之间可使用军线电话,比较人文,相对经济,但前提是必须和通信员班长搞好关系,并按规矩“上泡”;

毕竟,从驻地到家乡,一封信单程需七天时间,往返更需半月,一旦赶上家中急特事宜,消息根本无法及时传递到位,想通过一封家书达成快捷有效的沟通,必须正视路途遥远,耗费时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毕竟,在当年通讯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地方邮局或程控电话层层转接,最终接通军线电话的机会千载难逢,概率凤毛麟角。

那个时候,有两件事足以让我们这些远离故土的新兵蛋子们翘首以待,望眼欲穿:一是听到通信员班长喊自己去接电话。二是班长手里掐着一封信件,来到室内,告诉你这是属于你的家信。

当然,鬼精鬼精的通信员班长,早就轻车熟路,掌握了一套听音识人,看字辨信的业务技能,既知道电话那头来电者的身份,又懂得这封家信在新兵蛋子心中的分量。不知道有多少热恋当中的老乡,更不知有多少急盼家中信息的战友,被这套业务“折磨”得无可奈何,“倾家荡产”。

因为,收到家信的新兵或接完电话的人,无论是谁,或多或少自然而然的都会受到通信员班长的“百般刁难”。当然,被“刁难”者也会乐此不彼,心甘情愿的“上泡”,不是悄悄献上一袋华丰方便面,就是在月末给通信员送去一管中华牙膏,如此这般,下回你的电话会更通畅,你的来信会更快捷。

这些,既是军营里的趣事儿,也是当兵人独有的乐事儿,更是多年以后有了手机的战友们,在远隔千山万水通话聊天时的佐料、笑料!

网图侵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新兵生活 我也被班长领走了,沿着大大的操场旁边的水泥路,路的两旁是一人多高一点的树苗,两侧是种植绿绿的草地,右侧边...
    月形塘长沙单阅读 4,032评论 0 1
  •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花落花开,秋去春来。在硝烟弥漫的日子,我们顽强的握着手中的钢枪,可以为了祖国的胜利流干每一滴血...
    岁月静如歌gg阅读 3,414评论 0 2
  • 青口镇 在江苏北部沿海与山东日照交界处,是连云港市赣榆县,如今已经改为赣榆区,县城青口镇西北方向几十公里外有一座全...
    东方竹子阅读 12,409评论 0 4
  • 军旅二三事 一、“老摇” “老摇”是我们连队驻地生产队的一个女孩。...
    陈飞a阅读 5,289评论 0 2
  • 接上部 闹鬼 奇怪,今晚我怎么好像有点害怕呢?应该是看鬼片看的吧。 我晚上带着简宁去火车站前白鹤宾馆附近的一个录像...
    哈尔滨王海军阅读 4,18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