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中国近代史上比较著名的五次人口大迁徙,“闯关东、走西口、蹚古道、下南洋、赴金山”,今天就一起去看看中国人在近代以来,民间自发组织踏上的背井离乡之路。
01
概述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的人口迁移事件,仅有记载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就不下十余次。
从东汉末年到衣冠南渡,从安史之乱到靖康之变,从湖广填四川,再到闯关东、走西口,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口的迁移也算是壮阔的波涛。
这是贫苦民众一段苦难与艰辛、血汗与泪水交织而成的回忆,是贫苦民众抗争命运、艰难创业生存的历史。
02
闯关东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清代至民国年间)华北地区人口向东北地区迁徙的运动。关指的是山海关的关,那么关东指的是山海关以东地区,也称关外(现东北地区)。
山海关与关东地区(现东北地区)示意图
清代该地区因为被认为是满洲人的“龙兴之地”而强加管制,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故废弃长城却不废山海关,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此关严禁内地人进入东北,以免破坏其风水“龙脉”。
山海关示意图
自康熙初年至十九世纪中叶长达200年的时间内,清廷对关东地区实行封禁,以山海关为界,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地作为清朝的政治、经济“特区”而受到严格保护。
此间黄河中下游诸省连年遭灾,而东北地区由于长期被清朝封锁,几百年来未被开发,当地的黑土地十分肥沃,很适合农业种植。
成千上万的破产农民只好不顾禁令,冒险“闯”入东北谋生,此即“闯关东”的由来。由于地少人稠灾害频发,兼之地理位置与关东接近,山东逃荒农民便成了“闯关东”的主流人群。
闯关东
后来沙俄凭借人数优势侵入此区,当时大幅扩张的沙俄对此地原住民入籍,并宣布主权等,清朝后期失去外满州大片无人区土地后,尝到了边禁的种种后果,从此彻底放开对汉民的封锁,是为移民实边政策,民国与满洲国时期因为农作土地富饶,也不断有人口流入。
“闯关东”浪潮不仅使东北“人稀”的面貌得到改观,使全国人口分布趋于平衡,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一种脱胎于中原文化和关东文化的区域文化——新型关东文化逐渐形成了,另外,几千万移民的存在确保了东北在人心上对中华的向心力,这也是日本投降后东北得以迅速回归中华的一个重要原因。
03
走西口
“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
“口”是指边塞上的关口,这里的“西口”从广义上说,在晋西北、陕北、雁北的明长城、或长城附近所设的诸多关口,都可称为西口,而狭义上的西口,是指在明长城上最有名、位置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关口——杀虎口。
杀虎口在现右玉县城西北35公里处,坐落在古长城脚下,是山西与内蒙古两省区三县交界处。
杀虎口地理位置示意图
这条路是明清时的丝绸之路,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很重要,古人称: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
因而人们常把杀虎口称为西口,然而当今人们谈及西口,多指广义的西口。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
路线示意图
“走西口”移民潮持续了300年,最初“皆令冬归春往,毋得移家占籍”,但穿梭于口内口外的“雁行客”,一旦条件允许,“竟将全家搬出口外”,成为内蒙的定居移民。
走西口的人们与蒙古民族和睦相处,水乳交融,共同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辉煌历史和世人称颂的蒙汉文明。
04
下南洋
中国人去南洋区域活动(官事、经商、打工、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或走南洋,所谓南洋是明清时期中国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包括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等地。
下南洋迁徙方向大致示意图
到海外谋生的移民浪潮中,“下南洋”是最为壮观的,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人去东南亚经商(海上丝绸之路)、打工、乃至迁徙到东南亚,规模巨大,其中纳土纳群岛就是华人建国的。
在明朝到民国这段历史时期,国内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福建、广东一带在当时慌乱穷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极度难以维持,为了谋生计,维持家庭生活,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躲避战乱,闽粤地区的老百姓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批地到南洋谋生。
闽、粤两省海岸曲折,老百姓与海相习,两省距离南洋较近,往返方便,路近费省,较去拉美等地更具“可选择性”。
海外华人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就是东南亚华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就是“下南洋”者的后代。
华工通过艰苦创业,积累了大量资本,他们把资金投向近代工商业,又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如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就是侨商陈启沅创办的。
继昌隆缫丝厂
05
蹚古道
陕西商人主要有三大历史贡献,一是“丝绸之路”,与中外商人开辟通往世界的商业大道;二是陕康藏茶马古道之行,民间称为“蹚古道”;三是走西口,陕北民歌《走西口》家喻户晓。
蹚古道 ,近年来又被学术界称为“西南丝绸之路”,陕商最早走的路线是经过"秦蜀古道",走向巴蜀(主要是康定,也有商人走向西亚、印度和东南亚。)。
因是在古道之间来回走,"趟"是次数之意,称为"趟古道","趟"还包含有踩山踩水路、试探、随大家一起之意,"趟"的异体字是"蹚",所以书面上写为"蹚古道"。
茶马古道
康定茶马古道群雕像
英国等侵略者想以印茶代替陕南茶、川茶,借此把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本文为“规划师笔记”精选文章。但是藏族群众不认可印茶,使侵略者的险恶图谋落空。
茶马交易以“锅庄”为媒介,茶马经济将汉藏两族群众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稳定了边疆,开发了边疆,意义重大,陕商的贡献功不可没。
06
赴金山
清朝中后期,美国在旧金山发现了金矿,洋人就散发言论说到大海的那边去可以发财,那里遍地都是黄金,骗取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到美国去打工,赴他们眼中的“金山”挖金矿,许多华人作为“契约劳工”赴旧金山挖金矿,修铁路,并在那里安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