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越下越大。
坐在教室里,听着雨声,看着雨打树叶,心静如止水。
这些年,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走过了世间的纷纷扰扰,虽不能说看破了世事红尘,也算是揭开了生活的面纱,接近了生活的真相。
曾经惧怕平凡,惧怕失去,惧怕失败,后来才明白,所有这一切,只是身外之物,所谓人生的意义,与这些毫无关系。
前一段时间,我把微信名字改成了空白。有个朋友问为什么,我说,空白就是什么也没有,就如我的一生,几十年前,什么也没有,也没有我。几十年后,还是什么也没有,也没有我。如一棵无名小草,我无声地来,默默地开放,再悄然逝去,不留下一丝痕迹,仿佛从未出现过,世间万物不会因此有一分一毫不同。我在这茫茫宇宙间,大约与从来不存在相差无几。
可能,人的一生,原本就毫无意义。
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思维消极的人。有时候,看到有人死去,我会涌起一阵羡慕,羡慕他们不必再艰难跋涉,终于完成了这段不太容易的旅程。宏观来讲,早结束和晚结束又有什么区别呢?我曾在茫茫无边的黑夜里艰难跋涉,曾经无数次期盼,盼望时间能快些走,把我带到这漫漫征程的终点,让我来到白发苍苍的暮年,长吁一口气,在人生的末尾画上句点。
然而,存在即合理。时间的细流,仍然不紧不慢地涓涓流淌,它最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对每个人都一样。对此,我们毫无办法。既然造物主赋予我生命,既然我还活着,那还是不要着急离开,好好地走下去吧。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不如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度过这毫无意义的下半生吧。
三毛在诗中写道: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我想,来生太飘渺,想做的事,不如今生就去完成。
余生,尊重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如果问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读书。我想用最虔诚的态度去读万卷书,聆听人类的每一个真理,用最踏实的脚步去行万里路,丈量地球的每一寸土地。
突然意识到,这种渴望难道不是源于对世界的热爱吗?第一次发觉自己其实是热爱生活的。
余生,回报那些视我如生命的人。
比如,我的孩子,父母,亲人。无论我贫穷还是富有,美丽还是苍老,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们都不会阿谀奉承或厌弃疏远。他们因我的快乐而快乐,因我的悲伤而悲伤,所以我最应该全心全意地对待的,是他们,最应该用时间、用心去陪伴的,还是他们。这可能就是我能赋予人生的最大意义了。
余生,放下执着,忘却过往,如《增广贤文》所讲,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抛开过去,把每一次见面都当做初次相见,没有怨恨,没有恩怨。如此,看似愚不可及,实则是为自己的人生减负,充满大智慧,大智若愚。
前几天网络上热传着几句这样的诗:小时候,相信人生是童话/长大后,希望人生是神话/老年了,才豁然醒悟,人生原来是笑话
人生如梦,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本是一场梦,何必太较真?苦了自己,也苦了别人。人生如戏,不要等曲终人散,灯火阑珊,才恍然大悟,戏中的自己其实可以过得更容易一些。
抑或你我连戏子都算不上,只是这浩瀚的宇宙舞台上一粒微尘,转瞬即消散,不仅斤斤计较,苦苦执着没有意义,即便是我们本身,又有多少意义呢?
雨,渐止。雨水洗礼之后,窗外的合欢树,依然静默如初。
我想,余生,我也要做一棵这样的树,即使不能站成永恒,也不要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没有善感的情怀,没有多情的眼睛。一半在雨里洒脱,一半在春光里旅行……
如此,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