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斯芬克斯
关于人的问题
2000年的书了,将近20年,在想时代的变迁,这本书是不是会有所偏颇。不过,相对于现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书里尽情阐释的关于宗教性孤独、哲学家孤独、艺术家孤独,科学家孤独,还有各种孤独人物康德、叔本华、庄子、嵇康、张爱玲、尼采……,关于孤独的情怀总是极个人化的,这在当下崇尚竞争、适者生存的弱肉强食下,孤独这话题真的会没什么用,因此很多人会嗤之以鼻,谈论孤独本身就是一件孤独的事。因此,热爱孤独并享受孤独的人其实是遵从内心秩序的人。我想到了三毛在她的《万水千山走遍》在南美洲旅行时,她极力追求一个人的状态,每每督促其助手离开他,好让她自己享受一个人的天地。她在那些景点面前留连,达到了与他们对话的境界,我读着读着,被她的笔触所吸引,我想那就是一种孤独的滋味在深深吸引我吧。借作者的解释就是"沉没""天人合一""大洋"似的忘我放空的感觉,那一刻整个精神都是开放的,那种感觉超奇妙。我想起了在南京明孝陵的那块草坪,我几乎是狂喜狂奔,躺在那里,心中有一种雀跃不已的感受。我看到冬天的角梅花开了一片片,白的、红的、黄的,这早发的梅啊,那一尘不染的天空啊,那片草坪啊,那只懒洋洋耷拉在草坪上的大狗啊,在有着暖阳的一个冬季显得不再寒冷,一切都好美。至今仍然怀念那种感觉。
孤独的本质是什么?作者言是人性,回顾归自我,找寻自我,肯定自我,实现自我。啊,大概是,一直对人性很感兴趣,现在想来连着和他关联的孤独也一并喜爱上了。
""亲近自然是大部分孤独者的特征",大概是对自然有一种情愫,我也一直莫名喜爱大自然,有时候看到蓝天白云,黄昏落日,皎洁月光,满天繁星,花开盛放,葱郁树木,看到晚风吹拂着小枝桠摇啊摇,都能体会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也因此会将这种内心的心灵密码说给爱的人听,希望他可以懂我。蒋勋说有一次晚上等到昙花开了,他打了电话给他朋友高兴地畅言说昙花开了。我想我是很懂他说这句话的意味的。他想把快乐分享给他人,那一刻什么都不想,就是想打电话给他爱的人然后告诉他啊。那种感觉很美妙啊,生命中如果能有一个可以懂你这种心灵密码的人,知己,一个足矣,此生无憾。
书里说到克尔凯郭尔说:你知道,我很喜欢自言自语。我发现,在我的相识者中间,最有意思的人就是我自己。"我大概是可以懂得这句话的,因为自言自语已经变成了我的一个习惯,时不时就会被吐槽吧。大概最后真正懂的只有自己了。写下的那些东西,很少可以找到一个人愿意去了解并且又懂得的人,很多时候变成了自顾自地说给自己听,就像自己有时写的文字、看过的书所发的感想、那一刻大自然所震撼自己的那种心灵密码,最后变成了自己的听众。鲁迅那句"人与人的难以理解,就像我们身上的手同足的难以沟通一样"确实道出了事实。每个人都是生而孤独的,一个人来到这世界,终究还是一个人走。而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追求别人的理解,看到有一个很相像的灵魂又会暗自感动。柏拉图在《会饮篇》提到,以前,人有四条腿、四只手、四只胳膊以及一个两张脸的头,因为亵渎了神明,所以被切成两半以示处罚。此后,人们穷尽生命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使自己达到圆满。然而这样就注定那一个"我"很难遇到。很多次,会仰望天空,叹道悠悠天地,此人何在。对于我来说,我的孤独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这种孤独。
不过,我喜爱孤独是因为很多时候孤独让我更加地了解了我,在独处时我可以内省,思考。也因此常常觉得和身边的人隔离了。有一次和几个同学去某地游玩,我大概是处于这种状态了,过后才觉得出了问题。有一个同学直言说我,但我还是觉得这方面我不愿打破我这种状态,只有孤独才能让我去思索,我很沉浸在那种身临其境之感。所以,不理解就不理解了,一笑而过,云淡风轻。一些事,不必过于认真了。
关于孤独,我想我大概是会保持一种饱满的状态去求索的。因为,对我来说,自己对人,充满敬畏、充满爱意、充满渴求了解的欲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