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倚天屠龙记,觉得张无忌能看过武功立马忘掉就能学会,真是无比羡慕,然而实际上,在生活中,无论是随笔、科普还是专业书籍,我们能做到看过就忘,却无法做到立马学会……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似乎身边总有一两个“阅读困难症”患者——看跌宕起伏的小说,熬夜看完不觉疲惫,一看几行原文书,立即头疼脑热,硬着头皮读下去,不过五秒脑海中开始思考晚饭吃什么……最后耗时良久,他人问起来却只能回答三个字——“不知道”。
但究竟什么是“困难症”呢?
其实没有困难症一说。
“选择困难症”是不清楚AB选项的利弊,无法彻底比较,从而无法选择;而“阅读困难症”则是无法全身心浸入书籍,读完头昏脑胀的同时,会感慨自己浪费了时间,敷衍地读,无法入脑入心。
那么有什么办法应对此“困难症”吗?
当然有!
对待不同的事物,我们的注意力分布也是不同的。
面前的书籍,让人欢喜让人忧,和它和平相处的办法,能与“应急小红本”能凑一对儿的——“思索本”是也。
也是极简的方法:当看见书中自己陌生想去探寻,有趣想去深入的观点,立马在本上记下,等回顾时,看见这些关键词就能回想起书中的段落、当时的所思所想,能还原的较完整;而对于专业性书籍,可以记下目录,从标题中衍生副标题和概念含义,最后形成简单的思维导图,方便大脑进行归类整理。
在做读书笔记时,学会善用康奈尔笔记法,即左侧留空记下闪光点,下方留出总结篇幅,能高效地解决记了笔记仍是看不懂的状态,拥有自己的笔记风格,也能更好地做到复习、反思、总结。
那么最后,怎样进行复习和深入?
作为一个刨书问底的人,我常用两个方法,其一,沿着类似的书籍,例如书中提到的相关事物,进行搜索寻找,无论是对一个作者的深度寻找,还是类别宽度上的拓展,都对“深入思考”有益;其二,尝试将它们输出,无论是和朋友交流分享还是写成文章发表,都是让大脑重塑的过程,最后让这些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活学活用”说的就是如此。
看书立即忘掉这种技能,我们还是尽力以消化来替代吧。
读的什么书:《和时间做朋友》
阅读有效时间:半个小时
阅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次接受挺快,没什么困难
阅读有什么收获:再次巩固了自己原有的笔记体系,同时加深阅读概念。
明天打算怎么做:继续阅读下一章节,并尝试更多与生活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