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男人下了班,都要在车里抽根烟再回去?
有人回答道:因为回到家,男人就是丈夫,是父亲,而在车里,男人只是他自己。
听到这样的答案,为什么我会感觉有点沉重?
毕竟,“家”应该是让我们牵挂和放轻松的地方,而不是一种负担。
曾经看过一份关于80后婚姻家庭现状的调查:
80后的婚姻危机提前,“七年之痒”变为“三年之痛”。所以“闪离”的发生频率也很高。
80后婚姻家庭冲突三大原因:子女教育、家务分工、性格不和。
80后婚姻家庭冲突的四大困扰:住房、姻亲关系、子女抚养、家庭财务。
80后婚姻家庭产生危机的三大原因:家庭暴力、婚外情、同居关系。
出轨、离婚这种狗血的事情也听过不少,抱怨声总离不开“生活没有激情,一潭死水,回到家里,没有笑容,没有招呼,一个人看电视,另一个人看手机,睡觉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朝左边,一个人朝右边......”,这样的家,有什么吸引力呢?
很多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我觉得恰恰相反。就像一位情感作家写的那样: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夫妻之间不是指责挑剔,就是横眉怒目,不是相互嫌弃,就是相互刺伤。
难道当初结婚时,也都是这么看待对方的吗?
当然不是。
难道幸福的人比不幸福的人真的强很多吗?
也不是的。很多家庭不幸福的人,事业却很成功,经济实力也很强。
其实,幸福的人比不幸福的人可能就多了一种能力——“演”。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记者采访一对婚龄超过70岁的美国夫妻:“婚姻最好的保鲜剂是什么?”
两人互看了对方一眼,异口同声的说到:“每天睡觉前互道晚安。”
记者又问:“那吵架的时候怎么办呢?”
丈夫说:“无论吵得多严重,都会互道晚安,如果实在不想说话,我会写在纸条上,放到她床头,或者,给她发短信。但一定会道声晚安。有时候很生气,但我会说服我自己,没事,就假装一下。这是约定。”
妻子接着说:“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感受到,他还爱着我,气就消了一大半,我会给他回复,然后悄悄给他倒杯牛奶放在他床头。”
这,才是婚姻的真谛。
一个丈夫,一个妻子,都是婚姻生活中的角色而已,既然选择了陪伴自己一生的人,为什么不把这个角色演好呢?人生说长也长,且充斥着各种日常琐事,不靠“演”来消除掉这些不稳定因素,琐事也能成为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许有人会反对:要我在婚姻中表演?太假了吧,我做不出来。
假装又怎样?假装的行为往往也能传递出真感情。一声问候,一个亲吻,一个拥抱,哪怕当时是为了“演”而做,但是,就是这点小心思,却能让对方感动。小小的“假”,会慢慢地变......“真”。
美国女作家温格·朱利在她的书里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想法。
被视作婚姻楷模的黄磊和孙莉在一起都20多年了,是怎么保持这种状态的呢?
他曾在某节目上叙述过一个场景。“晚上我就开着书房的门,看会儿书,写写剧本,累了我就坐着椅子往后蹭,蹭到门口能看到她坐在客厅看电视,背对着我,很安心。什么是爱情?我想,这就是爱情。” 暖的爆炸。
黄磊其实真的很肉麻,只要和孙莉在一起,就要亲亲,要抱抱。而且也从不羞于对妻女表达爱意。天天给大家制造狗粮。
适当的肢体接触能保持两人的接触记忆,同时也是表达可得性的一种方式。
婚姻是一个相互欣赏的过程。爱一个人,就不要吝啬于称赞。比如黄磊经常夸孙莉是一个好妈妈,把多多打扮得多么漂亮。孙莉也是一个点赞高手,黄磊厨艺那么好,完全是她点赞出来的。黄磊随便做碗面,孙莉都觉得自己老公是中华小当家。
最近,韩国的一部短视频"你变了,我们离婚吧"被誉为韩国年度最佳短片。短短的几分钟,让人倍感心酸,无论多么美好的爱情,都会被没有仪式感的生活摧毁。
男主人公提出离婚,女主人公思考再三后提出要求:“再给我们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时间,你完全听我的话来做事,可以吗?”丈夫同意。
之后,故事结局发生了逆转。
这一个月里,女主人公要求丈夫每天出门、回家都必须抱她;一起出门要牵手;每天回家吃晚餐,睡觉、起床之前要亲吻她。
一个月后,女主人公离开了,他丈夫却突然觉得:“我无法想象没有你的日子!”
结过婚的人,在某个阶段,都会觉得对婚姻失去信心,对我们最初的选择开始后悔。因为,现在的一切,和我们想象中的场景大相径庭。
那么问题来了——
你们想象出来的美好场景,不就是在自己心中导演的一部生活剧吗?有了剧本,为什么不在生活中演出来呢?不演出来,怎么能得到你期望中的效果呢?
在婚姻里,没有亲昵的语言和举动,没有仪式感的日常,就算伴侣换上个几十遍,依然得不到幸福感。
不要总是等待对方的行动。维系一段关系,是两个人的事。如果你的内心没有做出敞开的姿势,对方给予越多,也就越失望。
一个假假的拥抱,汇聚起来的温度,必然也会温暖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