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追剧结束了,里面有许多可回味的场景,总体感觉现代电视剧从整体水平上提升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感受。就剧中两个小朋友来说,大人对待他们的态度都持于尊重,孩子需要什么,想做什么,怎么想的,都能够很好对待,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见了人大人一定要让叫别人,如果孩子不愿意叫,要么就是训斥,要么就是贴标签:这孩子害羞!真没礼貌!…之类,岂不知孩子就是这样被大人的评价所定义,时间长了就真的按照大人说的来了。这种做法实则是对孩子的控制,是大人为了自己的面子而为难孩子,不尊重孩子的内心。而电视剧中,她们尤其是子君对她的孩子,给予足够尊重,能同理到孩子,比如搬家后孩子不适应新环境哭闹,她能耐心安抚,与大人相处中都能处处尊重孩子,特别是子君准备去深圳开始新的生活,在带着平儿吃饭时,平儿好奇地询问着广东的风俗习惯。他虽然想跟妈妈在一起,但还不是太情愿离开故乡,子君耐心地安慰孩子,他们之间的对话如下:
“妈妈,那里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吗?”
“可以这么说,所以你每天都可以吃冰激凌,每天都可以游泳。”
“妈妈,但是那里人讲话我听不懂,怎么办呀?”
“对于你这个年纪的小朋友来说,最多三个月就听懂了,时间再长一点,你都能说广东话了。”
“妈妈,我们一定要去吗?”
“妈妈很希望你能跟我一起去,不然的话你就只能跟爸爸住一起了。”
“我当然想跟妈妈在一起了。”
“对不起,儿子,要让你跟着妈妈离开熟悉的地方,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学习还有生活。不过呢,什么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你现在多去一些地方,将来长大了以后,你就会比别的小朋友有更宽广的见识。”
“那,新的学校别人不认识我怎么办?”
“所有的朋友都是从不认识到认识的呀。”
“你和唐晶阿姨贺涵叔叔以前也不认识吗?”
“当然。”
……
有木有感觉子君也是一个焦友呀,她始终关注正向,能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她耐心倾听,平等交流,尊重儿子的选择,诚恳地向儿子道歉;她在给孩子展示的是一个积极的未来, 她一点点打消了儿子的顾虑,甚至让儿子对未来的新生活还充满了一些向往。这些似乎很讲究技巧的讲话源于她心底对儿子深深地爱和保护—— 她绝不愿意让自己生活中的变故而使孩子受伤害。(以上自要去深圳开始摘自洛阳心协班 马壮丽分享。个人很喜欢)
尊重让孩子有安全感!尊重让孩子有独立思想!尊重让孩子敢于做他自己!也让他们的生活和谐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