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又开始了,回想2016年,还是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好,原因也是各方面,不多说了。
现状
大家都知道,app的网络层是很重要的,AF 虽然已经帮我们封装了 AFHttpSessionManager ,但实际在开发中,因为业务的要求变得复杂,所以用起来变得越来越麻烦,而且代码耦合、重用也不好,这也是为何很多人要自己再进行封装的原因。毕竟满足自身业务需要的轮子,才是好轮子。
分析
怎么进行网络层的设计?我是参考了Casa大神是思路。不过,app本来很简单,接口少,那集约型设计就够了,维护起来应该不至于要骂娘。而如果接口多起来,我还是会偏向于离散型,毕竟,维护成本提高相比类爆炸,个人偏向于让项目更好维护,而且离散型设计,拓展性更好一些,谁知道会有什么新奇葩需求过来😳。
为了分析网络层,我将网络层分成了四个主要连续步骤:
- 生成request
- request起飞
- response落地
- 数据交付
在每一层中,我们都可以将工作更细化,并且加入各种状态的监控,我通过思维导图做了一些基本分析,如下:
网络层结构分析
图片是xmind导出的,这里有原xmind文件
简单说一下:
1、request生成需要各种参数,主要包括业务参数和http请求参数。
2、生成一个请求之后,通过AF让请求起飞,在请求起飞前,我们可以根据参数判断是起飞还是直接进入请求失败,而且起飞时候,如果这个请求起飞任务还在队列中,那么我们还有机会取消这个起飞任务,而如果已经上天了,那么取消任务,只是将这个task标记为 being canceled(正在被取消),
/* -cancel returns immediately, but marks a task as being canceled.
The task will signal -URLSession:task:didCompleteWithError: with an
error value of { NSURLErrorDomain, NSURLErrorCancelled }. In some
cases, the task may signal other work before it acknowledges the
cancelation. -cancel may be sent to a task that has been suspended.
*/
- (void)cancel;
3、response落地一方面可能需要统一response的格式,这个需要自定义,另一方面,对于请求成功,业务错误的response,一并归到请求失败中,并给予不通的错误类型。
4、业务数据应该是没有必要转成model的,所以通过一个reform 将原始的response转换成UI需要的,这个Casa在文章中有说明。另一个方面就是将response的key,使用专门的头文件替代,并且用extern修饰,这样Xcode就有智能提示
总结
这些思路大多是借鉴Casa大神的,我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分析。一个架构的形成肯定是由简入繁,所以我才将网络层分成四部分,先确定基本的骨架,然后再丰富皮肉。解决问题就应该用这种思路吧,我也算是给自己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