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常批判古代皇帝不懂民间疾苦,昏庸无道,作为统治者这确实是失职失德。不过,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大多数不知道民间是什么样子,怎还知疾苦呢?
起于微末的皇帝本来来自民间,做过农民(朱元璋),从事商业(柴荣),当过小官(刘邦),转战四方的皇帝(李世民)深入民间,这些统治者,大多经历过或者了解民间疾苦,体验过农民的反抗力量,在任期间自然重视民间稳定,实施轻徭薄赋,取得明主之号,成就治世美名。这种民间经历和勤恳治政的经验可能会间接传递给后代子孙,这也是王朝初期大多很快从战乱凋敝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
问题出在巅峰到来的那一刻,王朝中期多为平和之世,长久和平和经济繁荣逐渐麻痹统治者谨慎和进取之心,完全长于深宫之中皇帝只能从书本中了解不真实的民间,根本不知民间苦在何处?或者根本不知道粮食怎么种出来的(现在大城市可能就有人不知道麦子、水稻的区别),这种情况下何谈轻徭薄赋。因此很容易走向荒淫奢侈,广纳妃嫔。(宋徽宗)甚至是狂妄自大,穷兵黩武。(汉武帝,清高宗)。个别天资聪颖的统治者,前期励精图治,后期也逐渐懈怠。(唐玄宗,明世宗)
最近天雨连绵,农民叫苦不迭,庄稼被雨毁了,市民拍手叫好,气温一直很凉爽。市民在高兴时会想到农民不易吗?他没做过农活,他不知道。统治者肆意挥霍、索求无度会想到粮食不易吗?他没下过基层,他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