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吗?北京师范大学姚颖教授天天给四岁的女儿讲绘本故事。一本只有二十几页的绘本,上面的文字少之又少,大部分是图画。而姚教授却要讲二十多分钟。我听了姚教授的《绘本的阅读和技巧》的讲座,我心中的疑惑才被解开了。
姚教授说:我们拿住一本绘本,首先要把握绘本的儿童性,艺术性,教育性,传达性趣味性的五个特征。然后要了解绘本的图文构成要素。第一,要看看绘本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是图文对应关系,是图文互补关系还是图文分立关系?第二,要看看文字的排列方式,不同的方式就有不同的寓意。第三,要注意绘本中每一幅图都是相连的,他们都是具有连续性和叙述性的。第四,每一本绘本都具有潜在的节奏。第五。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图中隐藏的细节。比如色彩的变化,光线的不同,视角的不同等。第六,要注意绘本上的留白与空页,他们都是有深远的意思的。第七。有些绘本从主人公的动作的变化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方向性。第八,从主体的变化可以看出时间和空间的不同。
姚教授不仅理论知识讲得好,还非常注重实战演练,在讲完了绘本的构成要素后。把老师们分成小组。每一小组一本绘本,商量并画出思维图。刚开始大部分老师不明白绘本的构成要素,大部分还是按照文字的内容来画思维图的。经过姚老师的指导,老师们画出了相当不错的思维图。
瞧!下面的是绘本《爱心树》的思维图,这一小组根据绘本构成的八个要素,逐一进行分析,姚老师给予了肯定,并在方向性方面给予了修改。
下面这一幅图是嵩县的老师给绘本《怪叔叔》设计的思维图。他们从图画特征,绘本特征和文字角度三方面来设计思维图的。
这一幅图是嵩县的老师给绘本《小房子》精心设计的思维图。
最后一幅图是外国语小学老师给《大脚丫跳芭蕾》设计的思维图。她们从认知方面,人物特征,图文构成,时间空间,文字排列,色彩的细节六个方面来进行设计的。
不出来,不知道天有多大,不学习,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今日收获满满,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