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纳·马哈希:
对于刚开始以“参究自我”进行修练的人,拉马纳会建议他们把注意力置于内在的“我”的感觉,而且能维持那感觉越久越好。
如果注意力被别的念头所分散,只要一察觉到注意力跑掉了,就立即把它带回到“我念”的觉知上。
他建议了几种辅助的方法,例如问自己:“我是谁?”或“这个我是从哪儿来的?”但最终的目标是,要持续地觉知那个自以为在负责身心一切活动的“我”。
刚开始练习把注意力集中于“我”的感觉时,它是种心念活动,是个念头或知觉的形式。
当修练有所进步时,这“我”的念头就变成一种感觉到“我”的主观体验,而到了这个感觉不再和任何的念头和事物有所交涉、执取时,它就完全消失,剩下的就是一种对本然状态的体验,
当下对个体的意识都会暂时停止。
初时,这个体验可能乍有乍无,但是一旦熟练,它就会越来越容易来到,也越容易留驻。
当参究自我到了这个地步,就可以毫不费劲地觉知到本然状态。
其实也无从努力,因为那个要出劲的“我”已经暂时不存在。
但这还算不上是证悟真我,因为那“我念”仍然时不时会冒出来做主,可是这已经是修练的最高境界了。
重复累积对本然状态的体验,就能削弱乃至于摧毁那生起“我念”的习气。
一旦削弱了盘踞的习气,真我的力量就能完全净除余习,“我念”今后永远不会再生起。
这才是证悟真我最终的、不再退转的境地。
这种把注意力带到自己或觉知“我念”的修练,不需要用那些惯见的压抑方法去控制心智,可算是一种温和的技巧。
它不是在训练专注,也不求压制心念,只是启动我们对于冒出心智那个源头的觉知。
“参究自我”的方法和目的就是要安住于心智的源头处,而不去关注、不去爱好不是自己的那些,从而觉知真正是自己的那个。
起初修练时最重要的是,别把注意力放在心念上,而是转移到思惟者自己。
可是,一旦已经能够坚定地觉知到“我”的感觉,再努力就会有反效果。
到了那个阶段,过程就在于“是”(be)而非“做”(do),这是无须费力的,不是透过努力而“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