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去年我的生活现状与内心理想严重不符,又到了突然想死的地步。看着桌上的水果刀,就想插入胸口。
我不明白自己活了这么久,到底要做什么,才能心安理得。直到下半年,无意间看到一位老师说的写作方法。
我茅塞顿开。写你自己想写的,不要写你自己不熟悉的,也不要妄图一下子达到高手的境地,只需要真情实感地表达自己。
此外,写了就要敢发,而不是藏着掖着。
但凡热爱写作的人,是有追求的。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写出优秀作品。这个想法在漫长的岁月里反而变成了折磨。
写着写着,觉得文章水平太差,没有长进。尤其是发现修改一个月的文章,读起来依旧很糟糕。
为了提升文笔,我曾经把写成流水帐的日记改成散文写法。很快觉得,脱离了日记的随性真实,不好。而后又给自己定了每天写主题文章的计划,也坚持不了几天。
这些计划因为迟迟得不到成就感,导致我缺乏持续的动力,很快放弃。放弃之后,又陷入了失望和悲哀的境地。
二
摸索这么久,才领悟到原来我可以换种方式。于是下半年成功做到了一天写一篇文章。
直到这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总有人说,生活中至少要坚持做一件事情,养成习惯。
我曾经想坚持很多事情,比如想要好身材的锻炼,想提升口才时的练习,顶多做一个月就不想动了。
如同某些心理学家分析的,一面懒散,一面焦虑。一面行动,一面放弃。
这种矛盾很容易出现在那些自卑,常觉得自己是废物的人身上。我是其中之一。
最终证明,以前坚持不下去,是没有认清到自己的能力究竟在哪方面擅长。
刻意去坚持,且坚持下来的是写作。
我只管写。写完,发出去后,等于了结。开始着手写新的内容。
只要坚持一个月,就有一种成就感。原来我写了这么多,且没有间断。
在这个焦虑和快节奏的时代里,总算获得一点平静。
是的,它的好处不是提升文笔,而是不用整天自我否定。
我不会因为白天虚度时光,在夜晚自责。不会每天花大量时间看鸡汤文、励志文、定制各种目标计划,却什么也做不到。
我把写作当成一天最重要的事。完成它,轻松了,再去完成其它事情,反而比学习那些所谓的成长干货有用。
通过写作,我治愈了一些伴随自己很久的“心理顽疾”。
我发现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能量源,否则无论你怎么参考那些专业建议和自律经验,都容易半途而废。
三
之前有说过,性格对写作的影响大。
一个作者每天能写五千字文章,他觉得简单容易。你很敬佩,决定向他学习。结果无论如何都做不到,你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行。
或者是你的性格的确不适合这样写作。
有的作者写文章很严谨,打完最后一个字就成稿,通篇语句通顺,表达清楚,再修改也就看下有没有错别字。
我特别羡慕这些作者。
我的文章第一稿通常是不知是什么东西,要改过十几次才能看。我曾尝试学习这种写完不改的方式,均以失败告终。
我只有不停修改文章,才感觉舒心。我的性格偏向这点。
所以,我得出这个结论,性格决定了作者写什么样的文。文章严谨的人跟我的性格绝对是不同的。
一天一篇的写作方式,于我的性格是有益的。对其他人可能不是,因为有的人更愿意花几天时间打磨一篇文章,这是他擅长的。
但不管哪种,都说明了一件事,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容易坚持,而文字是治愈自己的最有效方式。
文/怪旅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