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作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无论世人如何评价,都不可磨灭她的历史功绩,宋庆龄评价她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在她实际掌权的二十几年时间里,身边有一位得力重臣,相当于现在大公司里的高级特助,贴身秘书——上官婉儿,她与李季兰,薛涛,鱼玄机同列唐代四大才女。
上官婉儿属于当今那种有颜值,还要靠才华吃饭的主儿,后世有人把她誉为“巾帼宰相”,当然,她从未当过宰相,但她出生于宰相之家,她的爷爷上官仪是唐高宗李治的宰相,而且他在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推动了诗词格律的发展,所以,婉儿的基因里就带着文学天赋。
婉儿主要负责帮助武后起草文件,批阅奏章,制定国策,替女皇发号施令,可以说是唐朝政坛以及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很少有女人从政的时代,她的名望与地位不亚于现代的吴仪,傅莹等铿锵女子。
武则天原本是她不共戴天的仇人,婉儿的祖父上官仪,父亲上官庭芝,因为得罪武后被杀,诛连九族,当时还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在高官显贵裴炎的疏通下,免了死罪,一同被关进了掖庭为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熟读诗书,博古通今,诗词文章,琴棋书画样样出色。
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她被武则天注意到,才华让武后感叹:此女才智非凡,赛过须眉。从而大胆启用一个仇人的后代在身边辅佐自己,这也彰显了一代女皇的心胸与魄力。
在一个杀父仇人身边工作,上官婉儿是否有过矛盾挣扎,是否也动过报仇的念头,其实我们今人都不得而知,但我想,当年惨事发生时她还只是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对那段历史并不十分知晓,而且作为一个罪臣的后代,能得到重用,能最大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她应该是有过权衡的。
她在武皇的整个政治生涯中一直陪伴左右,是一个有着大格局的人,看到武则天为国事操劳,日理万机,大为折服,逐能抛开私人恩怨,尽职尽责的辅佐到武则天退位。
后来武则天把她嫁给了自己的三儿子,唐中宗李显为妃,被封为昭容。中宗执政期间,国家的很多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实际上也都是上官婉儿的政治智慧。
武则天去世之后,中宗继位,可这位皇子一生在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早已变得柔弱无刚,出于政治目的,娶了封疆重臣之女韦氏为皇后,韦后野心勃勃,一心想效仿武则天。
婉儿虽然有着资深的从政经验,但她深陷在韦后与太平公主等人争夺的政治漩涡中,就象刚刚下台的朴谨惠一样,人生突然的就被逆转,晚景非常凄惨,这或许都是逃不脱的宿命。
原本这一段在历史的记载中并无争议,但2014年,随着上官婉儿的墓志文出土与公布,有一些尘封的历史真相引发了大众的热议,围绕着上官婉儿身上的历史谜团也越来越多。
在当时的碑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
这就很有意思了,婉儿年十三时,正是唐高宗在当皇帝,如果真是这样,那真是历史如此的相似了,武则天也曾是唐太完李世民的才人,然后又成为他儿子唐高宗李治的皇后,辅佐他成就帝业,而上官婉儿后来是唐中宗李显的昭容,也是辅佐了一代帝王。关于这一发现,无论在正史还是野史中都没有过记载。
无论后来史学家如何解读这一惊人发现,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时13岁,也就是象一个初中生那样大的女孩子,从小在智谋与韬略都十分了得的武则天身边历练,见过的人与事,要比其他人多太多,从小就在权利的中心,经历过太多残酷的宫庭斗争,她必然被催熟。
武则天对她影响巨大,在那么多年的耳闻目濡下,上官婉儿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抱负,在武则天去世后,她不自觉的成为武式政治的延续者,力挺女人主政,与太平公主站到了一队,正因为如此,为她的悲剧性结局埋下了伏笔。
她忽视了当时大的时代背景,男权至上是社会的基点,彪悍如武则天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何况其她资历浅薄之辈。
据说韦后暗中与武三思暧昧不清,毒死了中宗,诬陷是婉儿所为,至其陷入牢狱,后来太平公主联合临淄王李隆基带兵杀入后宫,诛韦氏一党,史称“唐隆政变”。
婉儿在这场政变之中却厄运难逃,被李隆基一剑劈死年仅44岁,婉儿最后是沦为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政治牺牲品。因为,李隆基深知大权在握后,就是他与姑姑太平公主的博弈,万万不能留下婉儿在太平公主身边给自己增加阻力。
她在历史的长河里,不仅在政治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文学成就上也成绩斐然,留有《上官昭容文集》22卷,郭沫若先生曾高度盛赞说: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在上官婉儿的流风余韵中成长起来的。
作为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上官婉儿,在血雨腥风的时代洪流中,走完了短暂却波澜壮阔的一生,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