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看到一位家长在培训班门口对着自己的孩子撕心裂吼“你要不要上去好好读,不读给我死回家去!”那个男孩估计也是吓懵了,不敢说一句话更不敢动一下,愣在原地一动不动。这更是进一步激怒了这位家长。接着哭着吼道“老娘为了你上课补习,工作都辞了在家陪你,你就这样报答我,不好好学习我打死你!”说完便上前去动手打孩子。我们刚好在旁边路过,看到那个孩子被打得只知道流泪不敢说话,连忙上去把他们分开。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也并不知道怎么处理,让人上去把培训班的老师请了下来让他跟这位家长好好沟通。这位家长也是非常凶猛的,看到培训班负责人下来仍然伺机想要上去揍孩子还不忘一边愤怒的疯狂嘶吼咒骂。还好边上人极力拦着,培训班的人才能把孩子拉到楼上教室去,留下培训班负责人跟家长好好谈谈。虽然这件事情过去很久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真的可以如此牺牲吗?要知道孩子读书光是义务教育就需要九年,再加上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那得花费自己多长的时间啊?这得消耗掉自己多少的青春跟精力?这位家长的例子可能是少数的,可是这样做无形地给自己,给孩子,甚至是给家庭都增加了精神和经济压力。难道让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真的就是最最重要的事情了吗?如果孩子学业有成也不枉辜负家长的一片热诚付出,但是如果孩子收获平平,甚至不理想,那家长的付出不都白费了吗?遇到心态不好的就有可能变成像上述家长那样了吧。
现代家长普遍比上一代的人们更加注重孩子文化课的教育,他们的教育水平也普遍比上一辈高出许多。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们靠自己就能把孩子教好,因此他们把孩子送去了培训班,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绩提高,不要落后他人。不上培训班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不会学习,不会进步了一样,哪怕自己的经济条件极差,也要弄到钱给孩子去读书。我曾经有一段在外面租房子住的经历,当时隔壁住着一家四口人。这个家庭家里有两个男孩子,母亲对这两个孩子极其上心,从小给他们报了各种培训班。她自己是大专毕业的,走上社会后发现工作那么艰辛,都源于自己当初的没有好好读书,因此便对孩子的要求极其高,要求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一所好的大学。相反的是,家里的男主人对孩子读书则并没有那么关心,他认为他们能读好就读,读不好就算了,该干嘛就干嘛。我从他老婆口中得知他连小学二年级都没读完,现在整天处于游手好闲的状态,又眼高手低的不愿去干一些体力活为家庭添加一点收入。她对他也是失望到了极点,常常一言不合就开吵。她表示如果他们的孩子将来也像他们的父亲那样,那以后的日子得过得多么苦啊。听到这里,我才能够稍稍体谅这位母亲平日的极端做法。不过我内心仍然是不太赞成这位母亲的做法的,可能是他们经常吵架,打扰到了我,又可能是她自己夸大了培训班学习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家庭和谐对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自己也是整日的满嘴夸张的大话,空话,假话以及负面情绪。她自己收入其实并不高,家里几乎也是靠她自己一个人的收入过活,一个月收入大概三四千这样,这些钱全部拿来给孩子们上培训班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她便常常要求他的老公到自己公婆那边拿钱给自己的孩子上培训班补习,然而她的公婆也不是富裕的人,对她也是极其不满的。这样的事情每到开学季都是要重复上演的,免不了一大家人大吵大闹,左邻右舍内心对他们也是颇有微词的。培训班真的是花费了他们太多的金钱,甚至还因此欠了一屁股债。可是他们家孩子的成绩仍然平平,没有太过出色。有人曾建议她给孩子适当减少培训班课程,但是她立马红眼急了,认为如果培训班课程停了孩子的学习一定会退步,之前的努力也白费了。多人劝说无果,也只能听之任之。时间久了,虽然同情,但我也渐渐对她一家产生了厌恶的情绪,再也不能忍受他们的争吵声,孩子的哭声,恨不能马上搬离那里。后来在房屋合同到期后,我果断地搬走了。
我有一个闺蜜,她在作为家庭主妇在家相夫教子之前,曾经也在几家培训班待过一段时间,大概摸清了他们的一个教学模式。接下来就来说说她最近待过的那家培训班吧。这家培训班的老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甚至都不是专业科班出身,更不要说有对应的教师资格证了。虽然他们培训班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员都在一边参加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一边进行教学。但是教师资格证哪有那么轻松到手呢?虽然她经常看到教育局有人过来查看教师们的教师资格证,但是都没被发现问题。公告栏上你也会看到教师资格证,哪里来的呢?她发现有一半的教师资格证都是培训班从其他人那里借来的或者是之前走掉的老员工的,跟实际上课的老师压根没有什么关系。每次上级领导过来查,也只是口头问话,给个别家长电话确认上课老师,草草了事而已。部分培训班的老师会给他们自己取一个昵称,方便学生记忆,拉近老师跟学生的距离。万万没想到这巧好给培训班制造了一个脱身的机会。下面我就来讲讲我的闺蜜在培训班的一次真实所见所闻。那次,培训班接到通知说上午将会有领导过来视察,让准备好相关资料,像教案,教学资料等。整个培训班立马开始行动起来。平时的公告栏基本是不放教师的教师资格证的,因为这跟实际教师的人员身份不符,可能是怕家长看到怀疑过问,于是便都收了起来。但是每次上级领导过来的时候,都会拿出来应付一下,走走形式方便过关,之后便马上取下收起来,那次也不例外。基本上每次上面来人都是由校长跟前台内勤一起接待的。其他人则基本窝在教师办公室继续他们自己的事情。检查的人来了之后,大概查看了一些资料,之后便选择几位学生家长开始打电话。当时的培训班的人员内心都是慌得一匹。其中有几通电话差点露馅,幸亏接待人员反应快速,把事情圆了起来。检查人员电话大致是这样问家长的“你好,是某某家长吗? 请问你的孩子在某某培训班上课吗? 任课老师叫什么名字?”家长一听基本都如实回答,有些家长为了讨好老师还会说一两句这个老师的好话。例如,在电话挂断之前不忘说一句“恰恰老师真的是一位很好的老师!我们家孩子很喜欢她的!”强调一下这里家长对这位老师的称呼刚好是老师的真实姓名哦。这位老师也成功引起了检查人员的注意。检查人仔细再一看,怎么没有这位家长说的老师的教师资格证的信息呢?这时接待人员迅速做出反应,说恰恰老师是学生对老师的一个昵称,我们这每个老师都有这样一个昵称的。该老师的真名是×××。你看×××他是有教师资格证的。于是便指着那个套牌的教师资格证开始一本正经理直气壮的说辞,甚至还给检查人员介绍这位真实姓名的老师,指给检查人员看这位老师现在在办公室的位置,长什么样。检查人员一听言之有理一看人证相符也没什么问题,检查也就顺利过关了。这样培训班教师资格证套牌就成功了。殊不知坐在办公室另一端的那一位才是正真的恰恰老师,因为没有教师资格证,真名都被说成了昵称。检查顺利过关还有一点就是上级检查人员每次都是选择在没有上课的时间段检查的,所以检查人员所查所获的信息也会跟实际的相差巨大。这可能是上级领导的上班时间跟培训班的上课时间是错开而导致的。当然并不是每一家培训机构都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只不过是我闺蜜在其中一家培训班的所闻所见罢了,据说这家培训班目前仍是当地一家最有名气最有实力的一家培训班呢。
抛开培训班的问题不讲,现实中我看到过太多的家长为孩子培训盲目的付出,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学,一味盲目报名参加。有些孩子一天到晚不是在培训班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家长孩子都处于精疲力尽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方式我真的是非常不认可的。适当的报名一些课程是可行的,但是过多并不可取,总要给人家孩子一些时间消化消化,课后巩固吧,这里且不说另外留时间让孩子适当锻炼身体游玩了。现在学校都是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又有多少家长重视这一点呢?或许太多的家长过分担心孩子的前程,担心中考,担心高考,认为孩子只要考上好的大学就万事大吉,其他的一切都可以不管了吧。这何尝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呢?再说,目前大多数培训班都有自己特有的教材,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有些教材甚至跟学校的课内知识是完全平行没有交集的。我看到过有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去到这些培训班到头来只是越学越差,最后丧失了学习的兴趣,面对学习都是非常自卑的。被问责起来培训班则会把这种现象归咎到学生自己能力差,懒惰上去。家长也只能暗自叫苦,无可奈何。其实孩子只要把学校课内知识学扎实,回去反复复习巩固,有问题及时提问,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学校的学习成绩是不会差的。学有余力然后再去培训班报一些感兴趣的课程学习,那才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