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是有聚有散,我们不可能和某一事物或者某一个人永远的“在一起”。即使知道这一点我们还是不擅长分离。分离不仅仅限于爱情里,也存在于亲情,友情,工作,从另一维度上来说也包括空间和时间。
有一种说“分手”的方式我觉得是很不帅气——近似于一声不吭的离开。前段时间电视剧《好先生》中的陆远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他因为触犯法律被关在监狱,他自己说是怕影响甘敬的学业而选择瞒着她,并彻底消失在她的生活里两三年。站在甘敬的角度上看这件事,对她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自己深爱的男朋友是死是活不知道,是不是厌倦了自己而离开?凭空就消失了一个人,毫无征兆的,我想甘敬会感受到巨大的恐惧和无助,也许她也会对这份关系不再有曾经的信任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她也很难不去想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陆远才会选择不告而别。莫名其妙,气愤,无助,恐惧,质疑自己,丧失信任。
当陆远决定不告诉甘敬的那一刻,他们的关系就已经断了。他以为世界都可以听他的使唤,所有人都得为他的“特殊情况”买单。他可以偷龙虾,因为自己是为了学做菜;他可以偷橱窗里的展示品,因为他觉得是为了让女朋友开心;他可以把人往死里打,因为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他可以偷运护照,触犯法律,因为自己陷入了财务危机。
当他觉得可以凭空消失,因为他觉得那是为了甘敬好,也就觉得不足为奇了。他自大地以为对方会在那种情况下安安心心地等自己两年。这样的做法让我不得思考这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甘敬。
《月亮与六便士》中也有类似的剧情,斯特里克兰是位有些呆板无趣的普通男人,与他结婚十七年的妻子是个和蔼可亲、热情好客的普通妇女,他们有两个孩子,或者寻常家庭一般的生活。在此离开之前表现的很正常,他们还一起度假。结果一天他从巴黎写了不到十行的信说他已经决定不再和艾美一起生活了,没有任何原因的。他的太太艾米得到消息后吃惊、心痛。就在读到信的那一刻,他们的十多年的感情其实就已经破裂,只剩下被愤怒激活的人性弱点。书中充当画外音的作者则一针见血的指出来:
“我无法确定她希望她的丈夫回家,是因为还爱着她丈夫,还是因为害怕人言物议。我忍不住怀疑在她支离破碎的心里,除了夫妻反目造成的酸楚,是否也混杂着虚荣心受损带来的痛苦——这种动机在年轻的我看来是很可耻的。”
对于与自己曾经相爱的人却都用了这种毫无征兆,不告而别的方式,抛开人性自私的一面不说也许是和他们的童年有关,这一点我们无法考证。但对于被“分手”的这一方,受到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
还有一种常见的分手方式,一方漠然的放下曾经的感情,也许为了早日抽身,也许为了没有内疚感,而选择贬低对方的形式而离开。
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一个男生,相恋三年的前女友在分手的时候贬低他,说他长得胖,没出息,工资不高等等。有些评价是不符合现实的,但是这个男生却固执地、深深的相信自己就是她说的那么的不堪,久久不能从否定自己,贬低自己的怪圈里走出来。
不仅是在感情上,在其他方面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点也不亚于分手的另一外一种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拒绝。
前段时间看一部日剧叫《デート~恋とはどんなものかしら~》,35岁的男主人公谷口巧自称“高等游民”,大学毕业后几次找工作失败后,渐渐都宅在家里不出门。曾经成绩优秀的他就一直在家啃老做宅男,甚至有一个很奇葩的想法:声明就是要找一个可以让他寄生一辈子的另一半。我当时就在想,他是有多么害怕一个人去面对这个世界?他的家人和朋友一再追问当年找工作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后来在真情的温暖下,他回忆起说在面试的时候那些面试官是如何当众嘲笑他的,说他的想法白痴,贬低他。虽然我知道这也跟他自己本身的反脆弱性,性格啊等等相关,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那些面试官的行为确实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啊。
我大学的时候也被拒绝过,当时报名一个社团,但是最终没有被录取。我永远记得当时决定我去留的那个人在最后一天对我说的话。她说,你知道,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不适合我们。就像我去超市买水果,苹果很好看,梨很甜,但是我就是喜欢吃葡萄。只不过你恰巧不是我要的葡萄而已,这一点不会抹掉你的价值。相信你会找到适合你的,属于你的校园生活。
她也许没想到这段话对当时有些受挫的我是多么的重要与珍贵,也给了我之后继续寻找适合自己的勇气与动力。
我一直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我们的主动选择,用心的选择会让事件变得有些不一样。作为要主动“分手”的人,无论是感情上还是工作上,我们都需要用温暖的心去表达而不用那些恶语、恶行去和对方强硬的断开链接。我知道有些人无论你使用什么方式都会感到受伤,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在伤害上再加一把盐吧。
从另外一方面,如果我们是被“分手”被“拒绝”的人,也要知道一点:有些事情和你本身的价值没有关系,很多时候只是单纯的不适合,无论是感情还是工作,没有必要一味的否定自己,贬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