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内容是这样的:
某个幼儿园的园长把绘本引入幼儿园保教活动,并建立了园内绘本馆,园长还邀请省内外儿童阅读专家来给老师们进行培训,每次培训完,园长都要求每位老师写心得体会,并且还要上交。在园内,每次举办的故事会也是,老师需要做大量的课前工作,尽可能的把绘本内容解读的非常详细,还常常想尽办法的在中间穿插其他的一些活动,而孩子们也是需要尽力去配合老师穿插的各项内容。慢慢的,老师们和孩子们对这种形式的绘本阅读活动一点点的失去了兴趣,甚至一到培训或是讲绘本的时候就有点紧张,甚至有点慌张。
绘本阅读也不再那么受欢迎了。原因是什么?
正是因为这种“认真”的阅读方式,让老师和孩子产生了恐惧。
后来园长改变了这种带有任务和目的性的阅读改编成“无压力的阅读”,取消了培训,取消了读后感的写作。取而代之的是让老师和孩子们尽情的享受阅读绘本的快乐就可以了。
两个月前在群主的带动下,加入了阅读打卡活动当中,刚开始还能坚持,慢慢的发现,就算自己每天看了书,很多时候却写不出什么东西来。然后到晚上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今天非要写点啥,总觉得有个任务没有完成,可又不想写。然后进入一个死循环,开始有点浮躁。
反正也不想写,干脆放空脑袋,休息几天不码字。
看上去,我似乎也是进入到了这种过于“认真”的阅读中去了,反而渐渐地失去了兴趣。在没有码字的这几天,有着一种轻松的状态,反而看了好几本书了,当然有些是看得很粗略。
很多时候,在碰到一个事情无法在进行下去的时候,放松下来,回顾一下,理理头绪,一切又清澈明朗了。
今日小故事:老鹰捉小鸡
鸡妈妈有十个鸡宝宝,有一天,发现少了四个鸡宝宝,鸡窝里落下了两根老鹰的羽毛。鸡妈妈很是难过,给小鸡宝宝们讲了老鹰的故事,告诉他们碰到老鹰要如何躲起来。有天中午,老鹰又来了,鸡爸爸和鸡妈妈很勇敢的对付老鹰,老鹰无法靠近,飞走了。夜里,鸡爸爸鸡妈妈轮流站岗。小鸡宝宝中有个红头发的鸡宝宝叫壮壮,鬼点子特别多,白天带着其他的及宝宝们扮演“老鹰”,小鸡宝宝们自己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突然间,真的老鹰又飞来了,它张凯峰里的大爪子从天而降,小鸡们四处逃跑,小壮壮一声大吼:大家不要怕,还好队形。小鸡们跌跌撞撞的躲到鸡妈妈身后,鸡爸爸们则叼来了一块床单,把老鹰的脑袋罩了起来,小鸡们迅速拿来了绳子把老鹰困了起来。哈哈,老鹰的羽毛被鸡妈妈拿来做了鸡毛掸子,正在厨房搞卫生呢。
「亲子共读,快乐生活 73/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