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跟老妈唠嗑。她对我说,村里跟我同龄的C,去年回家开了辆宝马。我吃了一惊,很多模糊的记忆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C就住在我们家对面,记得小时候,她家住的是泥巴砌的房子,即使是大白天,进去也是伸手不见五指。
印象里,她爸爸很懒又好赌,经常不干农活,偷偷跑去打牌,欠了不少债,她妈妈也是老实人,在家里做些日常家务,所以日子过得很拮据。
而她,上学时学习成绩很一般,经常被同学欺负,被老师责骂。记得初二时,有天早上听说她在寝室喝农药自杀,后来被送去医院洗胃,从此她“一战成名”,成为众人眼中的笑柄。
“农药事件”后,书她是读不成了,只能出去打工。十四五岁就开始在外面摸爬滚打,过年有几次都不敢回家,回家也是宅在家里,不会出去拜年。村里人偶尔提起她,都认为她是个没用的人。
今年回家,村里人对她的评价来了个180度的转弯,纷纷称赞她混的好,买了宝马买了房,在外面开了公司,带着父母坐飞机旅游,很有孝心。以前看不起她家的亲戚也开始以她为豪,就连和她妈妈小时候玩得好二十多年没见面的朋友也开始打听她家的情况。
正应了那句话: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反观我,从小成绩一直不错,读了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一家上市公司,做着朝九晚五,周末双休的工作,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没车没房。我想,很快我也不敢回家过年了!农村就是这样子,“不信但见座上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有几次,我向我妈表达自己的焦虑,她总是安慰我说:你比村里很多同龄人多读了十年书,花了家里几十万,不然咱们家也会更好,你才刚刚毕业,他们已经出来工作十年,所以肯定会有差距,不要着急。我只能默默地微笑。 我知道妈妈说的是事实,但更多的人在意的是结果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