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两口子都是事业型的人,几乎每天都忙于工作,对孩子也有很高的期望。
因此,回家仅有的亲子陪伴时间,一般对孩子也是严加管教。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一直懂事听话。
但是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开始使用各种方法抵制父母的管束。
这让父母感觉到孩子突然变得很陌生。
从此以后,父母与孩子每次沟通,孩子总是心不在焉地随便回答或者干脆不说话,
孩子还是每天学习、吃饭、出去玩,到底孩子内心的感觉是什么,父母完全不了解。
一天,孩子满脸不高兴地回到家里。
妈妈看到了就问关心地问原因。结果,孩子说:“我现在不想说话。”
说完,拿着手机去看视频了。
大多数父母都觉得孩子是自己生养的,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和自己应该无话不谈。
还有很多父母希望自己和孩子成为好朋友,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每天供孩子吃喝,还买玩具。为了他将来成器,还要盯着他学习。为什么孩子就不能理解父母良苦用心。”很多父母会产生这样的困惑。
究其原因,父母总是总自己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表现,而没有走进孩子的世界,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了解孩子的想法。
时间长了,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变得越来越不了解孩子,当这样的屏障筑起来之后,就很难打破了。
那么,父母该怎么维护与孩子良好的亲子沟通。
1.不做“吹气球”的父母
当父母多次提醒还是看到孩子拖延起床、拖延吃饭、拖延上学、拖延睡觉等现象时,往往会变得很生气,这样日复一日地不断积累,好像用气筒吹气球,气球越来越大。
这时候,如果父母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就如同突破了气球的极限,可能暴跳如雷,甚至吓坏孩子。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
因此,如果遇到孩子不听话,父母一定要先检视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观念,摒弃“孩子是我的,就必须听我的”这样错误观念。
“孩子不听话”“孩子瞎闹”等等这些表现,是不是自己非要采用暴力沟通方式才能解决。
不妨与孩子做个约定,与孩子商量一个时间范围,让孩子给自己的行为限定一个时间,到时间就要按照约定做。
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尊重,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2.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的想法基本上都体现在了兴趣爱好上。这些兴趣爱好,有的甚至匪夷所思。
然而,有的父母觉得陪孩子玩游戏就是浪费时间,甚至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即使陪孩子玩也总是显得很不耐烦。
时间长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就会出现障碍。
其实,当父母找到陪孩子游戏乐趣时,父母也就开始走进了孩子的世界,能够体会到孩子的快乐,与孩子成了好朋友。同时,孩子也会把父母当做好朋友。
这样,沟通交流起来就会变得顺畅,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
3.重视肢体语言
当孩子问问题或者请求帮助时,父母有时候一边忙自己的事情,一边回答孩子的问题,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被敷衍的感觉。
慢慢地,孩子就不愿与父母交流了。
因此,当父母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重眼神交流,看着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关注,父母是认真的。
如果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父母不妨陪着孩子,拥抱一下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实际上,理解孩子应该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
大多数的亲子沟通障碍,都由于父母总是用成年人的思维去审视孩子的成长,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不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感谢关注、点赞@蝈蝈讲故事,欢迎在留言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