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四个消费时代总结(四种形态会重叠出现)
第一消费时代(1912~1941):
一战时大量需求,经济繁荣,贫富差距增大,媒体开始迎来大众人群,广播及杂志迅速发展,工业开始批量生产,西方的生活方式已经逐渐形成。
第二消费时代(1945~1974):
日本完成复兴,迎来经济高速增长期,日本人追求美式生活,成为继美国之后的GDP强国,人口加速向城市集中,电器开始普及。
第三消费时代(1975~2004):
由于离婚率上升,单身人群增多,经济消费由“家计”开始转为“个计”,个性化的商品开始出现(mp3,个食等),产业结构开始出现“轻、小、短、薄”形态。
第四消费时代(2005~2034):
出生率开始稳定在1.3~1.4 ,消费市场缩小,人口减小,有个人消费转为共享消费。
“消费”和“创费”的区别
消费是为了买东西而买东西,创费是为了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去购买。
商品消费的四种分类:首先是“生存所必需的商品(衣食住)”,其次是“参与社会所需要的必需品(电视电脑汽车),第三是差别化的,表现自我的商品(流行品牌,皮草等),第四是“自我启蒙,充盈内心的商品(读书,艺术等)”
消费的个人化导致消费结构由物质转为服务
“新穷人”是指不贫穷但也不宽裕的消费人群,这造就了新穷人们的购买观念变为追求”低价但灵敏度高“的商品,即去掉高级商品中多余的功能,由此,诞生了“无印良品”
消费者的“永恒倾向”和“自我改造倾向”:永恒倾向是指不安的消费者回去追求一些国外的高端奢侈品,因为这些品牌往往具有永恒性。自我改造倾向是指消费者为了改变自己,为了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去选择的商品。
第三消费社会转变到第四消费社会的五个变化:
1,从个人意识转变为社会意识,从利己主义到利他主义(社交网络上点赞,募捐也是利他主义的一种)。2,从私有主义到共享主义(廉租房,公租房的推广,共享单车,民宿的出现都在说明共享理念逐渐盛行)。3,从追求名牌到追求简单,休闲的感觉(优衣库,名创优品的成功)。4,从崇尚欧美、都市到追求自我意识。5,从物质到服务(北京的医改也势必会让普通大众更加理解服务的价值)。
第一消费社会到第四消费社会的意识转换总结:National——Family——Individual——Social。
共享不仅仅是指“大家可以重复利用的东西”,也指“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分享自己多余的东西供别人使用”。这里面也包括了个人技能,资源,服务(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