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小年

图片发自简书App

按照北方的习俗,腊月二十三,是打扫庭院,送灶王爷的日子。

冬日的阳光透过地平线便开始大扫除。按照规矩,从堂屋开始,然后才是两边的厢房。这叫主次分明,尊卑有别。家里掌柜的,这段时间通常不会参与进来,而是前往宗族祠堂,洒水,净庭,上香。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祖宗,这是一姓人的血脉传承。

到了傍晚,便开始送灶王爷。若是勤快一点的人家,下午五时许就已经开始。大多数人家都在六时许。收拾妥当厨房,泡好茶,斟满酒,准备好糖瓜和水果香表,掌柜的便开始送灶王爷。

送灶王爷之前必须洗净双手,站在灶台前,点燃三柱香,用双手举起,三柱香从低到高,依次插在香炉里,意喻年年高升。然后向后一步,跪在地上,点燃三张黄表(用麦草制作的很薄的巴掌大小的黄色纸张),将茶水,白酒倾倒在地上。嘴里念念有词:“又一年过去了,送您老人家上天,还望能多说些好话,保一家老小平安。大年三十,再接您老儿回来。”说罢,磕三个头,起身作揖。然后对一咕噜站在门口的孩子说句:“放爆竹”,孩子们便叽叽喳喳的跑到院子里,把早已一字儿排开的鞭炮点着,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掌柜的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孩子们用小手捂着耳朵,语重心长的呼一口气,好像了却了一桩心事,一转眼,一年又要结束了。放完爆竹,院子里弥漫着火药味儿,到处都是红色纸屑,孩子们知道,新年就要来了。

小时候问母亲为什么灶王爷在腊月二十三要回天上去?母亲总是会告诉我,灶王爷回娘家了。所以,我总以为灶王爷是女人,幼小的心灵里对她颇为尊敬。每当父亲送完灶王爷,我总是要站在远离门口的地方放一大串鞭炮,生怕吓到出门上天回娘家的她。直到有一年,不懂事的我随手吃了一块放在灶台上的糖瓜。爷爷看见后,破口大骂。拍着我的后脑勺,说我不懂规矩。

“知道糖瓜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我忐忑道

“留给……灶王爷……吃的……”

“灶王爷是家里的大掌柜,这是怕他老人家上了天后乱说话,他吃了糖瓜,粘住了嘴,即使说家里的坏话玉皇大帝也听不清楚。”

正是这样,我才惊讶的发现,灶王爷原来是男的。因为在我们的习俗里,只有男人才有资格被称为掌柜的。

直到今日,我也没有戳穿母亲的谎言。几小时前,我送完灶王爷,跪拜起身,看到站在身后满头银发的母亲,瞬间发现母亲确实老了不少。

想起母亲以前告诉我灶王爷是女人的谎言,心里不免有些伤感。是啊,天下的每一个母亲,都是家里的灶王爷,面对着锅碗瓢盆,茶米油盐,伺候了丈夫和儿女一辈子,直到年迈也放不下一颗操劳的心。

“妈,我爸啥时候从老家回来啊?不是送灶王爷只能是由家里掌柜的送么?”

母亲笑着道

“我的傻儿子,你爸爸不在,你就是家里掌柜的。”

看着灯光下母亲久经岁月慈祥的脸庞,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走出门口,点着准备好的鞭炮,听着干脆的啪啪声,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深深的出了口气。现在才明白,当年送完灶王爷,不管是爷爷也好,父亲也好,呼出的那一口长长的气究竟承载了什么。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奶奶去世七个年头了,爷爷去世两个年头了,姥姥去世五个年头了,姥爷去世十二个年头了。大伯去世三十二个年头了,舅妈去世五个年头了,姨夫去世十三个年头了,哥哥去世三个年头了。

人去世后,时间才会堆砌起来。我们就这样一天天长大,父母就这样一天天老去,亲人就这样一天天离去。总有一天,也会有人这么感叹着时光,想起我们来。
也许,这就是节日的意义吧。


(仅以此文,献给逝去的亲人,伏惟尚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引子 大清国完了,龙旗没了,通州还没怎么样,不管是谁坐镇北京城,他总得吃饭不是,漕运不能停,一连串的乌篷船还是照样...
    梁叔阅读 5,308评论 2 5
  • 长安已经变成人间炼狱,赤眉军就像是风暴般一遍又一遍在帝都中扫荡,一直在等待机会的邓禹终于厉兵秣马在郁夷县与赤眉军相...
    梁知夏阅读 1,196评论 16 15
  • 本来想等看完杜琪峰的“男女系列“电影再来写这篇影评,但是等我看了一遍《单身男女》,并且看完其他“男女系列”电影的剧...
    雨下行走的书生阅读 2,121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