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天的不管不顾,读完了林欣浩的《佛祖都说了些什么》。之所以这么入迷,有这么几个原因吧。之前读过林的《哲学家都干了什么》,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整体的观感。虽然我忘了具体的某一家某一个观点,但模模糊糊仍有个印象有个逻辑。对我这种非专业的人,这种程度已经够了。最重要的还是让我了解了这个世界,减少很多困惑很多不安;
在读这本书之前,也是不管不顾的一口气读完了《论语》。算是对一个人有了系统性的不人云亦云的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观感。收获当然没有能治天下那么大,但也算是减少了人生的一个遗憾。而且打开了一扇新的国学的大门,看到了自己的渺小看到了任重道远感受到了一种新的震撼。所以读完《论语》我就很想读一下关于佛教的书;
假期有人向我推荐了一个关于《金刚经》的音频节目,我最近也在听,也激发了一些兴趣。怎么说,这大概就是因缘和合吧!自己有愿望、外部条件适逢其会,就完成了一场邂逅。
我没想也不在乎故事讲得是否动听,道理逻辑论述得多么严密(作者和佛教各派)。自始至终都是站着,只是取我所需而已。
刚开始阅读时有一个观感,就是宗教对普通人对现代人的影响超过我们的想象,体现在说话体现在思维方式体现在气质。而且是混乱的。比如命运,并非来自佛也不是来自道,是来自更早之前中国的“天”。天管理一切,当然也管人的命运,皇帝都自称天子。普通人是分不清的,也是不在意的。潜移默化地自然而然就说出来了,来自哪里不必探究。
直奔主题吧,我为什么想要读这本书?我是想知道世界是怎样的,人生是怎么回事儿有没有意义,人有没有灵魂死后还有自我意识吗,这一生该怎么过以怎样的心态过怎样面对遇到的人与事???
带着问题边读边想,也有了一些答案。世界是没有本源的,因为万法缘起。世界也是法,也是有、由别的生成的。这个对我不那么重要,我不是不喜欢这个世界,我是更喜欢自己;人生怎么回事儿我还不知道啊,过完一生再说吧。但很多事是无常的,变化发展你不知道也不能掌控的。无常可以这么说“想要的得不到,喜欢的都失去,得到的都不过如此,你越是小心翼翼捧着的,越是帮你打碎在地......”
对于人生意义,很早就思考了。在林的上一本书,了解了人生并无意义,当时还挺难受的也很慌张。我现在最好的答案还是木心的“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我们各自赋予意义”。喜欢这种绝望中的挣扎、消极中的积极;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在于获知,无灵魂、死后无自我意识。同样难受,难受得立马放下手机放下手中所有的东西默坐倚靠。也好吧,。不破不立。反正自己也没有抱多大期望,也算是佐证自己一直走的路是对的。那这一生该怎么过?世界万事万物无常,你只有这一生或眼前能掌握。最不能辜负的是时间。
如果可以,我只想做好三件事:锻炼好身体、读书、做好工作。终身对抗一个“懒”。这就已经足够了,完全满足。除此之外能再多体验一下这个世界,能再帮助一下别人,那就好极了。多少人内心是悲观绝望迷茫的呢,我希望自己心中有爱一直有,陪我度过寒夜度过起起落落岁岁年年。
遇快乐事,我就欢喜。遇不幸事,我就跳出此身当然对自己不至于幸灾乐祸。别人对我好,我花式感激回馈。对于别人的伤害,我想怎样就怎样,但不会死磕。总的来说,我会把遇到的人都当做亲人,我会对真正的亲人格外好。对人生对自己的性格,我就随心而行能自然就自然能不刻意就不刻意。对想要的对当下拥有的面对的,执着无妨珍惜再三。尽量活在当下。
《论语》还有这本书都让我有一种感动,就是“人”虽渺小却也伟大。对于个体而言,人是有自有意志的,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正如前文说的,可以赋予生命许多意义可以创造。所以当环境啊人啊对你有所辜负也没关系,你可以对自己好一点。
当然这本书还讲了很多,以他的逻辑从佛教传入到禅宗到理学心学讲了很多,也分享了唯物主义下的佛教和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虽是入门,也很真诚。解决了我很多的困惑。以这样的方式度过我的时间,值得。如果不知自己想要什么,所做都是徒劳